[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8684.1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操作部件的操作性的车辆用座椅。支承部件(60)具备隔着规定间隔配设并架设带子(50)的第一支承部(61)及第二支承部(62)。座椅靠背(3)具备在与带子(50)(架设于第一支承部(61)及第二支承部(62)的部分)之间形成空间的凹部(3a)。通过将带子(50)之中的架设于第一支承部(61)及第二支承部(62)的部分向进入凹部(3a)的方向或远离凹部(3a)的方向进行操作,牵引线缆(71)。由此,能够在操作带子(50)时利用凹部(3a)的空间而容易地牵引线缆(71)。因此,带子(50)的操作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特别是涉及能够提高操作部件的操作性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车辆用座椅,在用于固定车辆用座椅的可动部件(例如座椅靠背或扶手)的姿态的固定机构上经由线缆连接操作部件,通过利用该操作部件牵引线缆,解除可动部件的姿势的固定状态(基于固定机构进行的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在形成于座椅靠背S2的背面的一对贯通孔21、22的对置间延伸设置带状操作部件3的车辆用座椅。根据该车辆用座椅,通过将带状操作部件3从一对贯通孔21、22拉出,牵引操作线63,能够解除座椅靠背S2的姿势的固定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9800号公报(例如段落0012、图1、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因为将操作部件沿着可动部件的背面配设,所以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的背面紧贴。因此,存在操作部件的操作性降低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操作部件的操作性的车辆用座椅。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具备隔着规定间隔配设并架设操作部件的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可动部件具备凹部,在凹部与操作部件之中的架设于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的部分之间形成空间。通过将操作部件之中的架设于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的部分向进入凹部内的方向或远离凹部的方向进行操作,牵引线缆。由此,能够使手指穿过凹部的空间而容易地操作(拉动)操作部件。另外,即使向凹部的空间侧压入操作部件,也能够牵引线缆。因此,具有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除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实现的效果之外,因为具备覆盖凹部的开口的罩部件,所以能够使得难以辨识凹部的开口。因此,具有车辆用座椅的外观设计性提高的效果。
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辆用座椅,除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实现的效果之外,实现以下的效果。罩部件具备位于第一支承部件侧的作为孔形成的第一插通孔、和位于第二支承部件侧的作为孔形成的第二插通孔。将操作部件之中的架设于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的部分分别插通于第一插通孔及第二插通孔。由此,具有在解除了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和罩部件的连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操作部件限制罩部件从这些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脱落的效果。
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用座椅,除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实现的效果之外,实现以下的效果。操作部件形成为环状,在该环状的操作部件的内周侧配设第一支承部件及第二支承部件,并且将操作部件的周向的一部分与线缆连接。由此,当将操作部件向进入或远离可动部件的凹部内的方向进行操作时,利用位于第一支承部件及线缆之间的操作部件、和位于第二支承部件及线缆之间的操作部件这两部件牵引线缆。因此,能够将操作部件的操作带来的牵引力有效地传递到线缆,因此,具有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泰极爱思,未经株式会社泰极爱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