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薯片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9045.7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9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沈毅;沈巧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18 | 分类号: | A23L19/18 |
代理公司: | 汕头兴邦华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7 | 代理人: | 张树峰;梁凤德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 ||
1.一种薯片生产线,包括送料机构、油炸升降机构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炸升降机构包括油炸盆、底板、液压缸、滑轨和固定板;底板的顶面与油炸盆的底面固定;底板的四个角与四根垂直设置的滑轨分别构成滑动副;四根滑轨的底端均与固定板固定;所述的液压缸固定在固定板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底板的正中位置固定;所述的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桶形滤网、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第三输送轮、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机械手爪组;两个第一输送轮、两个第二输送轮及两个第三输送轮均支承在机架上;两个第一输送轮及两个第二输送轮等高设置;两个第三输送轮等高设置;第一输送带套置在两个第一输送轮上;第二输送带套置在两个第二输送轮上;第三输送带套置在两个第三输送轮上;其中一个第一输送轮由第一电机驱动;其中一个第二输送轮由第二电机驱动,其中一个第三输送轮由第三电机驱动;第三输送带外侧面上安装有n个机械手爪组,n≥2;机械手爪组由间距f设置的两个机械手爪组成,200mm≤f≤600mm;两个机械手爪组的间距为b,b=s/n-f;其中,s为第三输送带的长度;机械手爪朝下设置;机械手爪的开合方向与第三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垂直;桶形滤网的上边沿呈圆形;桶形滤网的上边沿设置有两个夹持环;两个夹持环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共线;两个夹持环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桶形滤网上边沿的直径;桶形滤网上边沿的直径等于b;第一输送带的顶面与第三输送带的底面间距为c,c=h+e,其中h为桶形滤网的高度,e为机械手爪的长度;
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升温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换热组件、传热组件、导热油箱、液压泵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炸盆内;
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汇总出口管、换热器和第一汇总入口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换热管和热介质管;六根热介质管平行固定在换热架;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相互连通;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相互连通;六根换热管分别设置在六根热介质管内;换热管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十根半椭圆管组成;十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切线方向为换热管厚度方向,垂直切线的方向为换热管长度方向;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a≥10mm;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依照排列顺序依次按100.1的公比递增;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与热介质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处;
所述的换热器共有四个;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与第一集流管的四个流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与第二集流管的四个流入端分别第二管道连通;第一集流管的流入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的流出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
上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下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分别通过导热油转接头连通;位于首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与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六个出油口分别连通;位于末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六个入油口分别连通;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泵的入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连通;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底部;
所述的传热组件设置在油炸盆的底部;传热组件包括第二汇总入口管、第二汇总出口管和八根传热管;传热管的两侧面上均等距设置有十三片圆弧片;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圆弧片的外侧面上沿圆弧片周向等距设置有半球形凸起组;半球形凸起组由沿传热管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十个半球形凸起组成;八根传热管的入口端与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出油口连通,出口端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入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通过软管连通;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入油口通过软管连通;导热油箱的入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送带的出口端位于第三输送带入口端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二输送带的入口端位于第三输送带出口端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呈矩形状;所述的滑轨采用光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90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低温油炸马铃薯脆片制品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草莓酱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