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0849.9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江帆;杨小军;江飞舟;周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麦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7/00;B23Q7/04;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上料装置 椅子支架 工位处 焊接台 工位 自动传送系统 折弯装置 上料机器人 自动化生产 折弯处理 自动传送 自动上料 焊接管 上料 支架 抓料 机器人 | ||
1.一种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弯装置(1),所述折弯装置(1)用于将钢管折弯成支架,其位于第一工位(a)处;
上料装置(2),所述上料装置(2)设置于所述折弯装置(1)的一侧,其进行焊接管的自动输送工作,其位于第二工位(b)处;
焊接台(3),所述焊接台(3)用于进行焊接工作,其位于第三工位(c)处;以及
抓料机器人(4),所述抓料机器人(4)设置于所述折弯装置(1)与所述焊接台(3)之间,其在所述第一工位(a)、第二工位(b)及第三工位(c)之间切换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抓料机器人(4)先切换至第一工位(a)处将支架转移至第三工位(c)处,再切换至第二工位(b)处将焊接管转移至第三工位(c)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
传输机构(21),所述传输机构(21)用于进行焊接管上料前的自动输送工作;
上料机构(22),所述上料机构(22)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21)的输出端,其包括机架(221)、整理组件(222)、传送组件(223)以及限位组件(224),所述整理组件(222)设置于进料端,其对传输机构(21)输送来的焊接管进行整理工作;所述传送组件(223)将焊接管输送至第二工位(b)处;所述限位组件(224)设置于出料端,其对完成上料工作的焊接管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223)包括:
第一齿状台阶(2231),所述第一齿状台阶(2231)沿所述机架(221)的纵向等距固定设置于该机架(221)的中部;
第二齿状台阶(2232),所述第二齿状台阶(2232)沿所述机架(221)的纵向等距设置于该机架(221)的中部,其与所述第一齿状台阶(2231)错位设置,其将焊接管传送至第一齿状台阶(2231)处;
驱动部(2233),所述驱动部(2233)通过气缸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二齿状台阶(2232)连接,其驱动第二齿状台阶(2232)进行上料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器人(4)包括底座(41)及抓料机构(42),所述抓料机构(42)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41)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构(42)包括:
第一转移组件(421),所述第一转移组件(421)的下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41)的上端,其绕该底座(41)的轴向进行转动;
第二转移组件(422),所述第二转移组件(422)的后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转移组件(421)的上端,其绕连接点进行转动;
抓取组件(423),所述抓取组件(42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移组件(422)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支架焊接前自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组件(421)包括:
底盘(4210),所述底盘(4210)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41)的上端,其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14);
电机(4211),所述电机(4211)安装于所述底盘(4210)的上端,其驱动所述底盘(4210)绕轴向转动;
第一驱动件(4212),所述第一驱动件(421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4214)内;
第一连接臂(4213),所述第一连接臂(42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4212)紧固连接,并由该第一驱动件(4212)驱动进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麦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麦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08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