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7705.6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0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梁;陈斌;马文俊;崔阳;李海波;季晨曦;彭开玉;刘风刚;马威;俞学成;裴兴伟;赵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板 中心 偏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板坯厚度为230mm,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4~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4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其中,
当板坯厚度增加100mm,控制压下量增加1~2mm;
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包括至少两个压下段时,各单段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钢种的类别,包括: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包括;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区间的压下率不大于1.5m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区包括: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二冷却区包括: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
6.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坯厚度为230mm,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4~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4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其中,
当板坯厚度增加100mm,压下量增加1~2mm;
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包括至少两个压下段时,各单段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77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酮康唑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