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颗粒耦合探针体系在ctDNA高灵敏检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1877.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萍;施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18 | 分类号: | C12Q1/68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颗粒 耦合 探针 体系 ctdna 灵敏 检测 中的 应用 | ||
1.一种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由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组成,所述第一探针的表达式为MNP@X-DNA1,其中MNP为由非晶态单质铁形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内核,X为包覆在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内核的亲水性壳层,DNA1为修饰在所述亲水性壳层上的能够与目标循环肿瘤DNA的第一部分互补的第一互补核酸链,所述第二探针的表达式为Rep-DNA2,其中Rep为能用ICP-MS检测的报告元素形成的报告元素内核,所述报告元素为重金属元素,DNA2为修饰在所述报告元素内核上的能够与目标循环肿瘤DNA的第二部分互补的第二互补核酸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元素由Au、Ag、Pt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亲水性壳层后进行氨基修饰,并与DNA1发生缩合反应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SiO2和/或亲水性有机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针是通过将DNA2和Rep纳米颗粒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得到。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耦合探针材料体系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游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出待测血清中的DNA,分散在无氧水中,加热使双链DNA解链为单链DNA;加入所述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通过磁性分离得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有报告元素的纳米颗粒和/或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没有报告元素的纳米颗粒;对报告元素进行定量,并根据目标循环肿瘤DNA与报告元素浓度的线性关系,对目标循环肿瘤DNA进行定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入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前加入磁性掩蔽剂去除野生型循环肿瘤DN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掩蔽剂的表达式为MNP@X-DNA3,其中MNP为磁性纳米颗粒内核,X为包覆在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内核的亲水性壳层, DNA3为修饰在所述亲水性壳层上的能够与野生型循环肿瘤DNA互补的核酸链。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掩蔽剂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亲水性壳层后进行氨基修饰,并与掩蔽DNA3发生缩合反应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8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部加压毛细管电泳接口装置及检测物质的方法
- 下一篇:生物分子磁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