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AN总线的多节点自动组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3166.7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6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庆;陈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413;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众慧之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58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总线 节点 自动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CAN总线的多节点自动组网方法。CAN节点上电侦听等待第一时长,并随机延时第二时长,并得到一ID,然后广播发送所述ID。成功广播发送完成的CAN节点,将其发送的所述ID设置为自身ID,其后每个一心跳时间发送一次该自身ID。未成功发送完成的节点,将收到来自发送成功CAN节点广播的ID报文,并认为该ID已被占用,将该ID加1形成新的ID,终止前一次发送,随机延时所述第二时长,再次广播发送所述新的ID报文。依次类推,直至所有CAN节点均已被分配ID。本发明的自动组网方法针对多机并联、总线上有多节点的应用,通过自动组网算法,实现ID分配、节点动态增减,无需任何人工或外部干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AN总线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CAN总线自动组网的方法。
背景技术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最初为汽车车载设备控制而设计的串行数字通信总线,其目的是用多点、串行数字通讯技术取代常规的直接导线信号连接,可以大量节省车载设备的电缆布线。由于CAN总线可靠性高、协议精炼、价格低,在工业测控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桩市场规模庞大,为便于与电池管理系统BMS对接,CAN总线在充电桩产品中也已成为主流通讯方式。
充电桩一般由数台或数十台充电模块并联以提升功率,通信电源系统通常也由数台开关电源模块并联组成,以及测控领域也存在较多并联、同等多节点组网的应用需求。针对多节点CAN总线,通常组成网络时先由专业人员定义好每个节点的ID,网络建立需较长的准备时间;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一个主机来管理和分配ID,但各个节点需依次连接到网络,操作较为复杂。
专利201210034238.7公开了一种小型CAN总线网络组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需外部先选定起始节点,增加了操作难度,非完全自动;
2)节点ID由随机数确定,会导致不连续,增加了主机监控难度;
3)需确定的网络节点总数N,以确定组网完成,应用场合受限;也无法动态地增加或减少网络节点。
专利200910079308.9公开了一种CAN总线动态组网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
1)每个节点即终端设备须具有不同的特征ID,无法自动分配ID;仅通过组网竞争出总线控制器;
2)总线控制器须维护节点信息表,若总线控制器退出,需重新组网,由新竞争出的总线控制器维护节点信息表,增加了软件开发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思及于此,提供针对总线上有多节点的应用,提供一种自动组网算法,实现ID分配、节点动态增减,无需任何人工或外部干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CAN总线包含多个CAN节点,所述自动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各CAN节点上电侦听等待第一时长,接收总线上的ID报文;
第二步骤,各CAN节点随机延时第二时长,并生成一ID,所述ID包含N位随机数和M位有效ID,然后广播发送所述ID;
第三步骤,成功发送完成的CAN节点,将其发送的所述ID设置为自身ID,其后每个一心跳时间发送一次所述自身ID;
第四步骤,未成功发送完成的节点,将收到来自发送成功CAN节点广播发送的ID报文,并认为所述ID已被占用,若其生成的ID与其接收到的ID报文相同,自动将其生成的ID加1形成新的ID报文,终止前一次发送,随机延时所述第二时长,再次广播发送所述新的ID报文;
第四步骤执行结束后继续执行第三步骤,直至所有CAN节点均已被分配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开关柜的无源无线测温系统
- 下一篇:使用数据表控制通讯设备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