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3832.7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安;何鹏;任建国;黄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小龙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合金 复合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包含 锂离子电池 | ||
1.一种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含改性纳米活性物质,分散在改性纳米活性物质之间的石墨烯片,以及包裹所述改性纳米活性物质和石墨烯片的非晶态导电碳层;
所述改性纳米活性物质由具有氧化层的纳米活性颗粒,及修饰在所述具有氧化层的纳米活性颗粒表面的高分子裂解碳层构成,所述高分子裂解碳层为多孔结构;
所述具有氧化层的纳米活性颗粒为:具有氧化层的纳米硅颗粒与具有氧化层的纳米锡颗粒和/或具有氧化层的纳米锗颗粒的组合,所述氧化层的厚度为5~1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2~8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2~6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20m2/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10m2/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为0.5~2g/c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为0.8~1.5g/c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中的磁性异物总含量在0.1pp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具有氧化层的纳米活性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60w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具有氧化层的纳米硅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wt%。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具有氧化层的纳米锡颗粒和/或具有氧化层的纳米锗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wt%。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高分子裂解碳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wt%。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石墨烯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wt%。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非晶态导电碳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0wt%。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氧化层的纳米活性颗粒的中值粒径为15~2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8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悬挂式内机箱的制氧机
- 下一篇:一种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