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作地下立体车库的竖井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7378.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冯旭海;刘志强;周华群;郑江波;王强;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H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魏振柯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作 地下 立体车库 竖井 建造 方法 | ||
1.用作地下立体车库的竖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竖井井筒初段;
2)下放竖井井壁(1)底段:
2.1)将刃脚(13)下放到竖井井筒内;
2.2)在沿竖井井筒周向设置的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竖井锁口上等距设置大于或等于3个地面提升装置,地面提升装置与刃脚(13)传动连接;
2.3)在刃脚(13)上沿竖井井筒周向安装竖井井壁(1)底段;
2.4)将竖井井壁(1)下放至挖掘好的竖井井筒内;
地面提升装置包括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和卷扬机(15),卷绕在卷扬机(15)卷筒上的钢绞线(16)的自由端穿过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刃脚(13)固定连接;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通过卡紧机构与钢绞线(16)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卡紧机构(18)和第二卡紧机构(19),第一卡紧机构(18)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的活塞伸出端上,第二卡紧机构(19)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缸体远离钢索式升降装置活塞伸出端的一端上;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液压泵站(14)流体导通连接;位于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刃脚(13)之间的钢绞线(16)位于竖井井壁(1)外侧且钢绞线(16)与竖井井壁(1)外壁之间设有间隙;竖井井壁(1)包括大于或等于3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在竖井井筒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的两端端头相错设置;
3)安装竖井掘进装置;
4)利用竖井掘进装置分段掘进余下的竖井井段,掘进竖井井段的同时下放竖井井壁(1)并利用排渣系统将渣土排出竖井井筒;利用注浆系统向竖井井壁(1)与竖井井帮(12)之间的壁后环形空间注入泥浆;
5)利用注浆系统进行壁后注浆和竖井井筒底端封堵注浆;利用注浆系统向壁后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注浆系统包括注浆泵(23)、输送管(24)和快速插接装置(25),所述快速插接装置(25)包括上快插接头(28)、缓冲管(29)和下快插接头(30);所述注浆泵(23)的出液端与所述输送管(24)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输送管(24)的出液端与所述上快插接头(28)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上快插接头(28)的出液端与所述缓冲管(29)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缓冲管(29)的出液端与所述下快插接头(30)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下快插接头(30)的出液端与设置在竖井井壁(1)上且贯穿竖井井壁(1)内壁和外壁的注浆孔(27)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注浆孔(27)的出液端的出液口设置在竖井井壁(1)的外壁上且与注浆分流槽(31)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注浆分流槽(31)设置在竖井井壁(1)的外壁上;所述缓冲管(29)管径D,所述输送管(24)管径d,D=1.5-2d;
6)对竖井井壁(1)进行加固和修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地下立体车库的竖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竖井掘进装置包括破岩机构(7)、支撑架、转盘(9)、旋转驱动机构(2)、定位机构(10)、第一油缸(6)和第二油缸(5);所述破岩机构(7)位于所述第一油缸(6)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油缸(6)的活塞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6)位于所述转盘(9)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油缸(6)的缸体缸底与所述转盘(9)铰接,所述转盘(9)位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下方且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油缸(5)的活塞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油缸(6)的缸体铰接,所述第二油缸(5)的缸体与所述定位机构(10)铰接,所述定位机构(10)位于所述转盘(9)的下方且与所述转盘(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卡接机构(4)与竖井井壁(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岩机构(7)为破岩破土部为外壁上设置有截齿(11)的纺锤形构件的滚筒式破岩机构(7);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为双向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作地下立体车库的竖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套筒(8)和支撑脚(3),所述安装套筒(8)外壁上沿所述安装套筒(8)周向等距离设置有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支撑脚(3);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8)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73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管件内壁抛光用的接合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搅拌设备用的防抱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