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73241.8 申请日: 2017-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7776688A 公开(公告)日: 2018-03-09
发明(设计)人: 袁侠义;陈林;黎帅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2D35/00 分类号: B62D35/00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代理人: 曾旻辉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前扰流板 汽车 前部 导流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趋严,汽车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气动特性是影响燃油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整车底部及车轮区域的气流复杂且不稳定,整车风阻占比仅次于车身,加装前扰流板能够改善车轮区域的流场分布,降低车轮及车体底部区域的能量耗散,获得明显的降阻效果。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前扰流板结构,改善汽车车轮及底部的气流流动,在不影响整车造型风格和汽车通过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前扰流板对燃油经济性和气动特性的贡献,是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扰流板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前保险杠底部中央的直条型前扰流板,即采用一定宽度的长条板布置在前保险杠下方,阻挡气流直接冲击底部外露的机舱零部件;第二,前保险杠底部的圆弧型环绕式前扰流板,这种形式的前扰流板最为常见,即将前保险杠下缘往下方延伸形成一定宽度的板体;第三,车轮前方的直条型车轮前扰流板,即在前轮邻近区域的地板上设置一定宽度的局部前扰流板,阻挡气流直接冲击高速旋转的车轮。

对于第一种形式的前扰流板结构,通常只能降低底部存在大量外漏零件的车型的风阻,不能降低下车体布置平整车型的风阻,且前扰流板与来流速度方向垂直,前方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前扰流板,导致前扰流板本体承受较大的空气阻力,同时气流能直接冲击车轮,导致车轮处的风阻、风噪过大。对于第二种形式的前扰流板结构,同样只适用于底部存在大量外漏零件的车型,且当前扰流板宽度较小时,整流和减少车底气流的效果不明显;前扰流板宽度较大时,能够明显减少气流对车轮的冲击并减少流经车底气流量,但又会减小汽车的接近角从而对通过性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汽车的外观造型风格。对于第三种形式的前扰流板结构,由于布置在前轮附近,能够减少从前方进入轮腔中的气流量,且避免气流冲击高速旋转的车轮,降低车轮区域的风阻,但该结构并不能阻止气流从侧面流入轮腔,也不能引导机舱气流,不利于降低下车体及车尾区域的风阻。

综上,目前各种前扰流板的降风阻原理都是阻止前方来流直接冲击外漏零件(如轮胎、机舱下车体零件),即在外漏零件前方设计挡板,让前方来流先撞击到挡板上,降低气流速度,避免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外漏零件,从而降低风阻。但是该类型前扰流板在受气流冲击时,前扰流板本体也会产生较大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当前扰流板本体增加的空气阻力大于气流直接撞击外漏零件的阻力时,该类型前扰流板便不能降低风阻。同时,该类型前扰流板难以控制前扰流板后方的空气流动方向,不利于更大范围、更有效的整车风阻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前扰流板阻挡气流冲击外漏零件时,前扰流板本体会产生较大的风阻,且难以控制前扰流板后方的空气流动方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前扰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形成V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小于90°。

根据本发明的前扰流板,通过V型前扰流板结构与汽车前进方向的来流形成扰流,不仅降低了前扰流板本体的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还能引导气流沿着前扰流板两侧平顺流向车尾,降低车轮、下车体区域的空气流动能量耗散,且改善汽车尾流,从而降低整车风阻、风噪。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部导流系统,包括两个前扰流板、前保险杠、发动机护板、前轮、副车架和挡泥板,所述两个前扰流板对称布置于所述前轮的轮腔,所述前扰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形成V型结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开口朝向车尾并包围所述前轮,所述两个前扰流板的第二板体形成开口朝向车头的“八”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端部下表面,所述连接点与汽车轴线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轮的内侧面与汽车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为与所述前保险杠的端部下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并沿所述前保险杠的端部下表面向汽车下方以及车宽方向延伸至所述前轮的外侧轮面,所述第一板体向所述前轮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前轮的轮心相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3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