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嵌入式线路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7049.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6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强;张昱;赖韬;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3/10 | 分类号: | H05K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嵌入式 线路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嵌入式线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不锈钢板通过微纳加工,得到表面带有下凹的预设线路图形的母板;b)、在所述母板的线路图形的凹槽内镀铜,得到铜层线路;c)、利用表面粘附有临时键合胶的面板将铜层线路取出,热压在粘附有粘合胶的基板上,固化后再去除临时键合胶;d)、采用化学腐蚀法减薄铜层,得到高密度的嵌入式线路。该方法制成的嵌入式线路能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很小的线宽和线距,从而有利于显著地提高线路的集成密度。采用该申请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线宽为1~100μm;线距为1~200μ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装线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嵌入式线路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引脚越来越多,这就对线路的集成密度、精度、导电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密度的封装线路板主流工艺是半加成法,主要是采用覆铜箔基板或表面化学镀铜基板制作线路板,利用干膜将线路图形转移至基板,制作出精细线路,然后将非线路部分的铜层去除。这种技术存在的缺陷是需要利用干膜进行线路图形的曝光显影,受干膜精度影响,因此制作出来的线路精细程度较差。
公开号为201610554540.3的中国专利使用PCB埋入式线路的制造方法来制作高密度封装线路板,专利中提出利用紫外光固化学胶固化后作为线路载体,在其凹槽内部制作导电种子层,然后镀铜将线路图形凹槽填满,从而得到埋入式线路。这种技术存在的缺陷是紫外光固化学胶固化后仍会存在变形,对线路成型后的精细程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嵌入式线路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制作的线路稳定性高,且具有更小的线宽和线距,从而有效地提高线路板的集成密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嵌入式线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不锈钢板通过微纳加工,得到表面带有下凹的预设线路图形的母板;
b)、在所述母板的线路图形的凹槽内镀铜,得到铜层线路;
c)、利用表面粘附有临时键合胶的面板将铜层线路取出,热压在粘附有粘合胶的基板上,固化后再去除临时键合胶;
d)、采用化学腐蚀法减薄铜层,得到高密度的嵌入式线路。
优选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将不锈钢板水洗,干燥后通过微纳加工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图形切割,最后进行等离子清洗,得到表面带有下凹的预设线路图形的母板。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板微纳加工的深度为1~10μm;所述母板的线路图形的线宽为1~100μm。
优选地,所述微纳加工的方式选自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或离子束加工。
优选地,所述镀铜后得到的铜层的厚度为2~12μm。
优选地,所述热压的温度为150~250℃,热压的时间为2~10min;所述固化的温度为100~200℃,固化的时间为1~4h。
优选地,所述去除临时键合胶的方式选自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加热或化学试剂浸泡。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FR4环氧树脂板、BT树脂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聚醚酰亚胺基板、聚酰亚胺基板、聚四氟乙烯基板或玻璃基板或钢板。
优选地,所述减薄铜层后铜层的厚度为0.9~1.2μm。
优选地,所述粘合胶的厚度为3~2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7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