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系统接纳控制判决中的接入抢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8917.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娟;施渊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24 | 分类号: | H04W36/24;H04W74/08;H04W76/50;H04W76/18;H04W76/27;H04W76/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向妮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系统 接纳 控制 判决 中的 接入 抢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LTE系统接纳控制判决中的接入抢占方法,包括:统计基站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在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时,遍历所有连接态UE,寻找可被执行释放的UE;在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且存在可被执行释放的UE时,根据请求接入的对象选择通过UE的业务类型、或者其承载的ARP和QCI信息来判决是否可以发起抢占,并在可以发起抢占时,释放寻找到的可被执行释放的UE并允许请求对象接入基站。通过该方法能够在资源受限时及时处理像VOLTE这样高优先级用户的紧急业务,提高LTE系统的接入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系统无线接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纳控制功能中的接入抢占策略。
背景技术
由于空口无线资源和设备硬件资源的限制,要保证承载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基站只能支持一定数目的用户和承载。为了在保证已接入承载的QoS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接入用户和承载,基站需要对请求接入的用户和建立的承载进行接纳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资源利用率。
接纳控制功能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包括三种情况,分别是:第一,用户在空闲态下的初始业务连接或接收到寻呼消息需要建立连接时,用户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然后基站根据接纳控制算法判断是否可以建立RRC连接;第二,核心网向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或者承载修改请求时,基站根据接收的消息判断是否可以接纳消息中携带的承载;第三,当连接态用户由其他小区切换到当前小区时,目标小区需要对该用户进行接纳判决。
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为共享资源系统,所有用户通过调度共享资源。当系统中有几个大数据量的用户时,有可能占满所有资源,根据传统接纳控制策略,此时其他用户将无法接入,包括需要处理紧急业务的高优先级用户都被拒绝接入。而根据一些运营商需求,像VOLTE这样高优先级用户进行语音等业务时,具有更高优先级,应该优先分配资源。
因此,需要根据图1所示的三种场景分别制定相应的接入抢占策略,当资源达到门限值时,可根据业务类型、QCI、ARP等信息进行接入抢占,从而在小区负荷范围内提高整个LTE系统的接入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接纳控制判决中某项资源受限时的接入抢占功能,从而能够在资源受限时及时处理像VOLTE这样高优先级用户的紧急业务,提高LTE系统的接入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LTE系统接纳控制判决中的接入抢占方法,具体包括:
统计基站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激活承载数、连接态UE数和上下行PRB利用率;并实时更新上下行PRB利用率;
将统计到的当前资源使用情况与运营商设置的各资源接纳控制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
在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时,遍历所有连接态UE,寻找可被执行释放的UE;
在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且存在可被执行释放的UE时,根据请求接入的对象选择通过UE的业务类型、或者其承载的ARP和QCI信息来判决是否可以发起抢占,并在可以发起抢占时,释放寻找到的可被执行释放的UE并允许请求对象接入基站;
其中,请求接入的对象包括:用户在空闲态下的初始业务连接或接收到寻呼消息需要建立连接的用户、发送承载建立或承载修改请求的核心网、由其他小区切换到当前小区的连接态用户,并分别对应触发RRC抢占、承载抢占、切换抢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根据触发接入抢占标识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触发接入抢占标识是:
当S=TRUE,满足触发接入抢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8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