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5794.3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4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奈杰尔·坦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04 | 分类号: | E05B79/04;E05B83/36;B60J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孙静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车门 应用 汽车 | ||
1.一种安全车门,其包括一车门、一车锁和一车门把手组件,所述车锁和所述车门把手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车门,所述车门包括一内板和固定于所述内板的外侧面的一外板,且所述内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容置腔室,所述车锁包括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把手组件包括一门锁拉杆,所述门锁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扣部,所述门锁拉杆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所述安全车门还包括:
一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且所述悬臂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悬臂梁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卡扣部的外侧;
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外板产生变形,且所述悬臂梁产生变形移动至与所述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以限制所述卡扣部向下移动至使得所述车门从锁止状态变化为解锁状态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悬臂梁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分和悬臂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所述车门的内板,所述悬臂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所述悬臂部分的内侧面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悬臂部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折段、抵靠段、第二弯折段和受力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远离所述抵靠段的一端邻接所述固定部分,所述抵靠段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外侧,所述受力段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靠段的外侧;
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外板产生变形并压设于所述悬臂梁的所述受力段,所述悬臂部分产生变形使得所述抵靠段移动至与所述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
和/或,所述固定部分焊接于所述车门,所述悬臂部分具有定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外板产生变形并压设于所述悬臂梁以施加一外力给所述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产生变形移动至与所述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所述外力包括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从外往内的作用力;
和/或,所述悬臂梁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所述悬臂梁的内侧面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和/或,所述悬臂梁在所述车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卡扣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抵靠段的顶面抵靠于所述卡扣部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
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抵靠段的内侧面与所述卡扣部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15mm;
在所述车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抵靠段的顶面与所述卡扣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
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受力段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和/或,所述抵靠段和所述受力段的厚度方向均与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
在所述车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抵靠段、所述第二弯折段和所述受力段依次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抵靠段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受力段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车门,其中,所述车锁还包括:
锁壳体,所述锁壳体固定于所述车门;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壳体,且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卡扣部连接;
锁舌,所述锁舌枢接于所述锁壳体,并与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锁舌设置成其闭合时与车门锁扣锁紧;
当所述门锁拉杆向下移动时,所述卡扣部向下移动并联动所述锁舌打开,以使得所述锁舌脱离于所述车门锁扣实现所述车门的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57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