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5794.3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4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奈杰尔·坦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04 | 分类号: | E05B79/04;E05B83/36;B60J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孙静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车门 应用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安全车门包括具有内板和外板的车门、车锁、车门把手组件和悬臂梁。车锁包括卡扣部,车门把手组件包括门锁拉杆,门锁拉杆的一端固定于卡扣部。悬臂梁的一端固定于车门,另一端为自由端,悬臂梁在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卡扣部的外侧;当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外板产生变形,且悬臂梁产生变形移动至与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以限制卡扣部向下移动至使得车门从锁止状态变化为解锁状态的位置处。本发明不仅能够避免车门在碰撞过程中自动解锁而开启,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并且降低了安全车门和汽车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安全车门通常包括车门、车门把手组件和车锁,所述车锁包括卡扣部,车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部、平衡块和门锁拉杆,所述门锁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块,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扣部;当所述车门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车锁的锁舌闭合并与车门锁扣锁紧;当把手部被拉开时,所述平衡块旋转联动门锁拉杆和卡扣部向下移动,从而联动所述车锁的锁舌打开并脱离于车门锁扣。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当车门受到撞击时,车门易产生变形导致门锁拉杆和卡扣部向下移动,从而导致车锁的锁舌打开使得车门自动解锁,进而导致车门极易打开,安全性较低。
为了避免车门在碰撞过程中自动解锁而开启,现有技术中逐渐开始采用金属拉索代替门锁拉杆,通过拉动金属拉索,打开车锁的锁舌,同时,因金属拉索为柔性结构,在车门受到碰撞时,金属拉索并不能驱动车锁的锁舌打开并脱离于车门锁扣。然而,金属拉索以及与金属拉索配合的车锁的生产成本较高,进而导致安全车门整体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安全车门在车门受到碰撞时易自动解锁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安全车门,其包括一车门、一车锁和一车门把手组件,所述车锁和所述车门把手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车门,所述车门包括一内板和固定于所述内板的外侧面的一外板,且所述内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容置腔室,所述车锁包括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所述车门把手组件包括一门锁拉杆,所述门锁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扣部,所述门锁拉杆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所述安全车门还包括:
一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且所述悬臂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悬臂梁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卡扣部的外侧;
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外板产生变形,且所述悬臂梁产生变形移动至与所述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以限制所述卡扣部向下移动至使得所述车门从锁止状态变化为解锁状态的位置处。
较佳地,当所述外板受到外侧的撞击力时,所述外板产生变形并压设于所述悬臂梁以施加一外力给所述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产生变形移动至与所述卡扣部相抵靠的位置处,所述外力包括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从外往内的作用力;
和/或,所述悬臂梁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所述悬臂梁的内侧面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和/或,所述悬臂梁在所述车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卡扣部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悬臂梁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分和悬臂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悬臂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所述悬臂部分的内侧面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较佳地,所述悬臂部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折段、抵靠段、第二弯折段和受力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远离所述抵靠段的一端邻接所述固定部分,所述抵靠段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外侧,所述受力段在所述车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靠段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5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