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8427.9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3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 功率调节功能 导向机构 飞行机构 平移机构 灵活的 凹口 复位组件 导向板 驱动组件 伸缩单元 缓冲块 连接板 驱动轴 夹块 减小 竖板 旋翼 电机 灵活 外部 移动 收入 | ||
1.一种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若干飞行板(2),所述飞行板(2)周向均匀分布在主体(1)的外周,所述飞行板(2)内设有凹口(3),所述凹口(3)内设有飞行机构(4);
所述飞行机构(4)包括连接板(13)、飞行单元、两个平移机构和两个导向机构(8),所述飞行单元设置在连接板(13)的一侧且远离主体(1),两个所述平移机构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3)的两侧且与连接板(13)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机构(8)分别设置在飞行单元的两侧且位于凹口(3)内的顶部;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电机(9)、缓冲块(10)、第二驱动轴(11)和夹块(12),所述第二电机(9)和缓冲块(10)均固定在凹口(3)内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轴(11)设置在第二电机(9)和缓冲块(10)之间,所述第二电机(9)与第二驱动轴(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11)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夹块(12)套设在第二驱动轴(11)上且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夹块(12)内设有第一内螺纹且夹块(12)内的第一内螺纹与第二驱动轴(11)上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
所述导向机构(8)包括竖板(41)、导向板(18)、驱动组件、复位组件和两个伸缩单元,所述竖板(41)的顶端固定在凹口(3)的顶部,所述导向板(18)、伸缩单元、复位单元和驱动单元依次设置在竖板(41)上,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移动块(19)、固定块(20)、伸缩架(21)、铰接块(23)和两个连杆(22),所述移动块(19)与复位组件连接,所述固定块(20)固定在竖板(41)上,所述伸缩架(21)一端的一侧与移动块(19)铰接,所述伸缩架(21)一端的另一侧与固定块(20)铰接,所述伸缩架(2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22)与铰接块(23)铰接,所述铰接块(23)与导向板(18)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8)的底端和顶端均设有两个托板(24),所述托板(24)固定在竖板(4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26)、两个横杆(25)和限位组件,所述横杆(25)的数量与伸缩单元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横杆(25)与移动块(1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6)设置在两个横杆(25)之间,所述弹簧(26)处于压缩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杆(28)、两个滑环(27)和两个接触块(29),所述滑环(27)的数量与横杆(2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滑环(27)与横杆(25)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滑杆(28)上,所述滑杆(28)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接触块(29)与竖板(4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27)和横杆(25)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拉线(30)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拉线(30)的一侧且远离导向板(18),所述第一拉线(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环(27)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四电机(33)、驱动轮(34)和第二拉线(31),所述第四电机(33)固定在竖板(41)上且与驱动轮(3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线(31)的一端设置在驱动轮(34)上,所述第二拉线(31)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线(30)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灵活的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板(2)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连接单元(5)、支柱(6)和支撑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4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