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航空发动机管组件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8934.2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5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陆绍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3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5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组件 锥面管 管端 螺母 钎焊 航空发动机 导管 浸泡 表面防护 构件表面 接头插入 接头连接 螺母安装 密封性能 配合锥面 收口装置 研磨 喇叭口 收缩段 氧化皮 去除 缩颈 缩口 加热 联接 加工 松动 挤压 中和 腐蚀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工航空发动机管组件的工艺方法,其构成依次包括:将构成管组件的导管与锥面管接头钎焊在一起;用热水清除粉末状钎焊药剂,于NaOH或NaF溶液中浸泡使溅渍在构件上的钎焊药剂松动,通过刷洗予以清除,浸泡于HNO3或HF溶液中腐蚀除去构件表面氧化皮,利用Na2CO3溶液中和去除残余酸,通过加热除氢;研磨锥面管接头喇叭口配合锥面;将构成管组件的管端螺母安装在卧式收口装置内,将与导管联接在一起的锥面管接头插入管端螺母内,将管端螺母的收缩段挤压入锥面管接头的缩颈形成缩口,将管端螺母与锥面管接头连接在一起。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可避免降低管组件的密封性能和表面防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上的管组件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加工航空发动机上的管组件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机匣外布置有很多输送不同流体介质不同规格的金属管路,由于航空发动机安装空间狭窄,且组装好的航空发动机内外不得有任何散落杂物,为了防止 在航空发动机组装过程中构成管路的导管、管接头、管端螺母遗落,通常将导管、管 接头和管端螺母先组装为一体。航空发动机机匣外所布置的金属管路,管接头一般为 锥面管接头,通过管端螺母将锥面管接头的喇叭口锥面与机匣壳体上的接口密封连 接。所述管端螺母通常采用尾端缩口的管端螺母,通过模压装置将管端螺母的尾端压 入至锥面管接头的头颈处形成缩口,通过缩口使管端螺母与锥面管接头连接在一起, 管端螺母可相对锥面管接头自由转动,使锥面管接头的喇叭口锥面与机匣壳体上的接 口密封连接。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钎焊与导管连接。
装配在航空发动机使用的管组件(见图4-1),其组装加工,现有技术都是先采用立式缩口收压装置将管端螺母的尾端压入锥面管接头的头颈形成缩口,再将导管与管 接头钎焊在一起,之后将整个管组件置入置入碱液、酸液中去除钎焊药剂、氧化皮层。 现有技术管组件加工工艺不足的地方,在管组件置入碱液、酸液中去除钎焊药剂、氧 化皮层的过程中,同时会破坏管端螺母表面镀层和管接头的配合锥面光度,大大降低 了管组件表面的密封性能和防护性能,对发动机的装配使用及寿命产生极大影响,为 解决这一问题,需重新设计一种新的管组件加工工艺,以避免对管端螺母表面及管接 头锥面的腐蚀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加工航空发动机管组件的工艺方法,以避免降低管组件的密封性能和表面防护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加工航空发动机管组件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
(1)钎焊连接:将构成管组件的导管与锥面管接头采用钎焊焊接在一起;
(2)清除钎焊焊药:(a)将导管与锥面管接头焊接在一起的构件浸泡在热水中 并晃动,使构件表面上的粉末状钎焊药剂溶解清除;(b)将构件置入在NaOH或NaF 溶液中于105℃~130℃下浸泡2~4小时,使溅渍在构件上的钎焊药剂松动,之后通过 刷洗予以清除;(c)将构件放入HNO3或HF溶液中于室温下浸泡10‐20分钟,腐蚀除 去构件表面氧化皮;(d)将构件放入Na2CO3溶液中将构件表面残余的酸中和去除;(e) 将构件加热于180℃~200℃下保温除氢2‐3小时;
(3)研磨加工,研磨去除锥面管接头喇叭口配合锥面上的腐蚀层,使喇叭口配 合锥面达到要求的精度;
(4)挤压连接,将构成管组件的管端螺母安装在卧式收口装置内的安装结构上,使管端螺母的收缩段对着卧式收口装置的挤压模口,将与导管联接在一起的锥面管接 头插入管端螺母内,使锥面管接头的缩颈与管端螺母的收缩段相对,启动卧式收口装 置,将管端螺母的收缩段挤压入锥面管接头的缩颈形成缩口,将管端螺母与锥面管接 头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多功能切断工具
- 下一篇:盘类零件起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