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参加工方法以及利用上述方法加工的人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1811.3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焕;许栗;赵英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缇珍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A61P29/00;A61P9/12;A61P3/10;A23L3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宋海花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参 加工 方法 以及 利用 上述 | ||
本发明涉及人参加工方法以及利用上述方法加工的人参,所述人参加工方法,包括:在常温下利用酸(acid)溶液对原料人参进行第1次浸渍的步骤;对上述利用酸溶液进行第1次浸渍的人参进行热处理的步骤;以及对上述经过热处理的人参进行第1次干燥的步骤;借此,能够提供包含人参皂苷Rg3、Rg2、Rh1以及维生素C或各种有机酸的人参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参加工方法以及利用上述方法加工的人参,所述人参加工方法能够提升特定皂苷以及维生素C含量。
背景技术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一种属于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60cm,根和茎较短,笔直或倾斜生长且地下长有如桔梗的发达根系。韩国作为人参的主要产地,具有适合于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并开发、继承了人参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相关技术。
人参能够补充元气,对身体虚弱、倦怠、疲劳、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肺部功能,能够生成津液,具有安神作用且能够改善肾脏功能。已证实的药理作用包括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抗疲劳、抗老化、增强免疫、收缩心脏、促进性腺、抑制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合成、保持稳态、抗癌、解毒等作用。
其形状为细长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2至5个侧根,表面呈浅黄褐色,有横纹以及细根迹。在根头部形成原本附着有茎部残基的芦头。
皂苷是名为配糖体的化合物中的一种,主要包含在如人参、桔梗、沙参、五加皮等植物资源中。上述植物自古以来以其药理功效为目的广泛地应用于民间疗法等,尤其是近年来正在通过大量的试验逐步验证特定植物中所包含的固有皂苷成分。
人参中所包含的固有皂苷被称之为人参皂苷(Ginsenoside),目前已证实的人参皂苷多达40余种,且这些人参皂苷各自具有不同的药理功效(Shibata,J Korean Med Sci2001;16(Suppl):S28等)。尤其是其中的几种人参皂苷(RG1+RG1(+RG3)),作为以人(红)参为原料的保健功能食品的品质评估物质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指标物质及功能物质)。(食药局,保健功能食品法典)
占人参皂苷中绝大部分含量的一般皂苷为人参皂苷Rb1、Rb2、Rc、Rd、Rg1、Re等,这些成分的药理功效远低于特定皂苷即人参皂苷Rg3、Rh1、Rg2等。
尤其是人参皂苷Rg3在抗癌、抗糖尿、改善血液循环(包括性功能)以及血压状态等多种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药理功效。
Rg3能够通过对Rb1、Rb2、Rc、Rd等一般皂苷进行结构转换而获得,除了基于黑参制造法的反复热处理等传统农业制造方法之外,还能够使用高温高压热处理、酶及发酵、加酸水解(Acid hydrolysis)等物理化学技术进行生产。
黑参是指通过反复执行红参的制造方法即“蒸熟和干燥”9次(9蒸9曝)发生褐变反应(基于糖-氨基酸的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而转化成黑色的红参的一种类型,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反复执行高温过程而使得天然皂苷成分与人参中所包含的有机酸发生热反应,从而转换成如Rg3、Rg2以及Rh1等特定皂苷。但是,反复的蒸熟-干燥不仅会造成制造工艺上的困难,还会导致因为长时间热处理而引发的有害性问题(关于检测出致癌物质即苯并芘的争议)。
普通的水参或白参中几乎不包含人参皂苷Rg3、Rg2、Rh1成分,仅在如红参等加工原型参中含有极微量(以Rg3为基准包含约0.03%)成分,因此很难达到有效的药理功效。
为了生产出如Rg3、Rg2以及Rh1等特定皂苷,能够采用利用酸(acid)或酶(enzyme)进行结构转换的方法,但是在不破坏人参固有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的方法受到很多种技术制约。
此外,如上所述的方法因为受到如有害物质争议以及制造困难、难以保持原型参形状等问题的影响,很难有效地应对占据整个人参市场的32%(除水参)的加工原型参市场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缇珍株式会社,未经碧缇珍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