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总线K线通信电平的切换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3034.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2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任鹏;叶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84 | 代理人: | 高早红,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总线 通信 电平 切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换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总线K线通信电平的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汽车进入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时期,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就开始用ECU监控汽车控制系统。但各厂商的ECU和故障诊断设备由各汽车制造商各自开发,诊断接口和通信方式各不相同,不能互相通用。
由此汽车后市场开发出各种综合诊断设备,它通过对汽车OBD-16诊断座的各通信引脚进行协议扫描,分析判定汽车的电控系统的协议类型,进而实现了对多车系各种电控系统的自助诊断。但是由于各汽车厂商对K线通信电平的使用除主流的Vbat外,有少数厂商还使用5V电平。由此综合诊断设备也要实现通信电平在Vbat和5V之间能进行选择转换以匹配ECU设定的通信电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总线K线通信电平的切换电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K线通信电平端、通信电平切换控制端、汽车电池电平端、5V电平端、二极管、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5V电平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K线通信电平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通信电平切换控制端连接。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K线通信电平端的一端还分别与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第一电阻器后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器。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RLVO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克服了继电器方案器件体积较大,价格较贵的问题,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要差一些,另外本电路方案的成本约为继电器方案的1/4,克服了信号模拟开关内阻较大,驱动能力较差,价格更贵的弱点;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总线K线通信电平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K线通信电平端VO、通信电平切换控制端RLVO、汽车电池电平端Vbat、5V电平端L、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1和三极管Q9,二极管D2的正极与5V电平端L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K线通信电平端VO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通信电平切换控制端RLVO连接,K线通信电平端VO的一端还分别与第一电容器C108和第二电容器C6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器C108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器C69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串联第一电阻器R141后与场效应管Q1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器R142,三极管Q9的基极与RLVO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器R12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采用CMOS场效应管做K线通信电平的电源选通,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半导体器件的使用寿命,工作可靠性都优于机械触点的继电器方案,也避免了信号模拟开关驱动能力弱的的问题。如图1所示,当RLVO端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11导通,K线通信端L电平为Vbat,当RLVO端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Q11截止,K线通信电平为5V。
综上所述,本发明克服了继电器方案器件体积较大,价格较贵的问题,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要差一些,另外本电路方案的成本约为继电器方案的1/4,克服了信号模拟开关内阻较大,驱动能力较差,价格更贵的弱点;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3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多种通信的滤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气化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