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平卧菊三七中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6320.8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1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平;胡居吾;吴磊;熊伟;王慧宾;韩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9/732 | 分类号: | C07C69/732;C07C67/48;C07C67/56;C07C67/54 |
代理公司: | 许昌豫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0 | 代理人: | 韩晓静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卧 三七 制备 纯度 绿原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平卧菊三七中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其以平卧菊三七的叶为原料,将平卧菊三七叶切分、烘干、粉碎,过筛,得到平卧菊三七叶粉末,平卧菊三七叶粉末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绿原酸粗提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粗提物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再通过中高压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绿原酸粗提物,能够分离得到纯度高、回收率高的绿原酸的单体。本发明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生产周期短以及分析方法重复性好,为平卧菊三七中高纯度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原酸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从平卧菊三七中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为菊科三七属,又名蛇接骨、神仙草,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生于林间溪旁坡地砂质土上,攀援于灌木或乔木上,在我国南方省区有广泛分布。2012年5月平卧菊三七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平卧菊三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据《中国中草药汇编》下册记载:其疗效为味甘淡,性平,通经活络,消炎止咳,散瘀消肿,活血生肌。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和痛风。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民族地区,它还用于降糖降脂、抗肝癌、解脏毒和保护肠道。平卧菊三七主要活性成分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生物碱、萜烯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
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组成的缩酚酸,异名咖啡鞣酸,化学名3-O-咖啡酰奎尼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由磷酸戊糖途径(HMS)的中间产物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其包括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莱蓟素等十多种同分异构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作用,是保健品、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因此从植物中提取分离绿原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提取纯化绿原酸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水石灰乳法、水提醇沉法、乙酸乙酯提取法、稀酸提取、单相水提取法等。这些方法单一使用,绿原酸总收率为2.5%左右,纯度在40%以下,很难达到90%以上的纯度。目前,绿原酸的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能够提取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不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得到的绿原酸的纯度又较低,不能满足高纯度绿原酸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平卧菊三七中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其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产品安全性好,生产周期短,制备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绿原酸单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平卧菊三七中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以平卧菊三七的叶为原料,将平卧菊三七叶按长度为30mm~40mm进行切分,然后置于恒温干燥箱中40~60℃干燥30~40min,干燥后平卧菊三七叶含水量保持在初始重量55%~70%,再进行粉碎,过40~80目筛,得到平卧菊三七叶粉末;
步骤2、粗提取:将步骤1得到的平卧菊三七叶粉末加入65~75%甲醇水溶液中,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平卧菊三七叶粉末与甲醇水溶液的料液比1:20~50g/ml,提取温度50~80℃,提取时间为30~70min,提取功率为400~600W,过滤,得到提取液,提取液即为绿原酸粗提取物,绿原酸提取率为2.50~3.58 %;
步骤3、检测:将绿原酸对照品用流动相稀释制备对照品溶液,对步骤2得到的绿原酸粗提取物取样,样品用流动相稀释后,再通过孔径为0.45μm~0.60μm的滤膜过滤,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将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分别进行HPLC分析,HPLC色谱条件: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水溶液,乙腈与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0:90;检测波长327nm;流速0.5~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根据液相色谱结果,以样品峰面积与对照品峰面积比较来测定绿原酸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6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