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7125.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建;何山;严小军;吴小凯;斯拉瓦·爱泼斯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76 | 分类号: | C07D311/76;C12P17/06;A61P35/00;C12R1/7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氢吡喃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特点是该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086的海洋曲霉菌发酵培养来获取含新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甲醇浸泡、乙酸乙酯提取,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经减压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该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胞活性,抗肿瘤作用,优点是化合物I与各种药物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或辅料配伍,可制成抗肿瘤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化合物I还可作为抑制细胞增殖的低分子生物探针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海洋曲霉菌制备一种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或抗肿瘤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恶性肿瘤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且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己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能,能够产生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是抗肿瘤药物重要的资源宝库。本发明人研究得知,海洋曲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肿瘤活性的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该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
(I)。
上述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生产
将保藏号为CCTCC No: M2014086的焦曲霉
(2)浸膏的获得
将上述发酵物用甲醇浸泡3次,而后对甲醇浸提液浓缩蒸干,用水复溶,再用与水等体积的乙酸乙酯重复萃取3次,合并三次萃取所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酸乙酯,获得粗浸膏;
(3)化合物的分离精制
将上述粗浸膏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溶解后,加200-300目硅胶拌样,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体积比8:1梯度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对粗浸膏进行减压硅胶柱层析,收集洗脱组分,再经过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I)。
所述的大米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将80 g大米溶于120 mL海水中,于121℃高压灭菌20min即可。
所述的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1。
所述的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液为甲醇与水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
上述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的苯并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7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的回收
- 四氢吡喃-3-甲酸的制备方法
- 氨基苯并二氢吡喃、氨基苯并二氢噻喃及氨基-1,2,3,4-四氢喹啉衍生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中的用途
- 在酸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在脲或硫脲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在酚或硫酚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四氢呋喃[2,3‑b]苯并吡喃或四氢吡喃[2,3‑b]苯并吡喃的方法
- 用作芳香化学品的2-呋喃基-和2-噻吩基-取代的二氢吡喃和四氢吡喃
- 由6-氟代-4-脲基苯并二氢吡喃-4-羧酸改造为6-氟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