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灭菌机及采用该灭菌机灭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7311.9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谈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7 | 分类号: | A61L2/07;A61L2/24;A61L2/26;A23L3/00;B08B9/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4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菌 灭菌机 进料管路 旋风分离器 灭菌管路 进料阀 过热蒸汽管路 损失率 底部出口 电加热层 粉末颗粒 灭菌过程 灭菌效果 有效实现 出料段 出料阀 进料段 灭菌管 无残留 包覆 出料 首端 冷却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灭菌机,包括进料部分、灭菌和分离部分、冷却和出料部分及自动控制部分。进料部分包括:进料阀和进料管路,进料阀底部的出料段与进料管路顶部的进料段连接;进料管路的一端与过热蒸汽管路相连接;灭菌和分离部分包括:灭菌管路和第一旋风分离器,灭菌管路的首端与进料管路相连接,末端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接;灭菌管路上具有灭菌段,灭菌段的管路外部包覆有电加热层;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出口连接出料阀。还提供采用上述灭菌机进行灭菌的方法。本发明的灭菌机及采用该灭菌机灭菌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粉末颗粒的灭菌,灭菌过程简单,灭菌时间短,且无残留,灭菌效果佳;同时有效成分损失率小,灭菌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菌机及采用该灭菌机灭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中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制品常为粉末颗粒,这样的粉末颗粒制品需要灭菌合格后才能包装成成品。现有的灭菌工艺,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一)、灭菌设备复杂,导致过程复杂,灭菌时间长,直接提高了设备和人工成本,导致产品价格高。
(二)、灭菌质量欠佳,残留较多,且有效成分损失率大,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三)、灭菌工艺条件的可调范围较小,导致同一种灭菌工艺只能适应少数种类的粉末颗粒的灭菌,因此灭菌范围较窄,适用性不强。
因此,如何有效实现粉末颗粒的灭菌,提高灭菌效果,保证灭菌质量,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设计一种灭菌机及其灭菌方法,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菌机,能够有效实现粉末颗粒的灭菌,灭菌过程简单,灭菌时间短,且无残留,灭菌效果佳;同时有效成分损失率小,灭菌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粉粒状物料的杀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菌机,包括进料部分、灭菌和分离部分、冷却和出料部分及自动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进料部分包括:进料阀和进料管路,所述进料阀底部的出料段与所述进料管路顶部的进料段连接;所述进料管路的一端与过热蒸汽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灭菌和分离部分相连接;
所述灭菌和分离部分包括:灭菌管路和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灭菌管路的首端与所述进料管路相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灭菌管路上具有灭菌段,所述灭菌段的管路外部包覆有电加热层;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出口连接出料阀;
所述冷却和出料部分包括:出料管路和第二旋风分离器,所述出料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料阀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接;靠近所述出料阀的所述出料管路的起始段连接风力冷却管路;
所述自动控制部分控制所述进料部分、灭菌和分离部分、冷却和出料部分的连续自动运行。
采用本发明的灭菌机可实现连续自动灭菌,灭菌过程连续自动且工艺简单,通过控制所述灭菌段内的混合气流的输送速度,可控制灭菌时间在4~8秒范围内,因此灭菌时间短。
本发明的灭菌机的灭菌效果好,无残留,灭菌指标生物菌总数每克300个以下,且有效成分损失率小于2%。
同时,本发明的灭菌机的压力、温度等灭菌条件可以任意调整,因此灭菌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粉粒状物料的杀菌。
根据本发明,所述进料管路前的所述过热蒸汽管路上还设置二次加热器。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前的灭菌管路上还设置调节阀,用于降低进入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混合气流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所述风力冷却管路包括风机和设置在所述风力冷却管路上的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7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