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的耐高盐核酸传感器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2203.0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涛;罗云波;黄昆仑;田晶晶;肖冰;杜再慧;董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C12Q1/6825;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盐 核酸 传感器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的耐高盐核酸传感器及其应用。所述传感器,包括分子识别元件、信号放大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所述分子识别元件包括银离子脱氧核酶;所述银离子脱氧核酶由底物链与酶链组成;所述信号放大元件包括等温扩增体系,所述等温扩增体系包括扩增模板;所述信号转换元件包括显色剂和氯高铁血红素。本发明的传感器,特异性识别银离子,通过等温指数放大反应进行信号一级的扩大和转化;在氯高铁血红素诱导下形成具有活性的G‑四链体结构,催化显色剂显色,从而产生二级放大与转化,转化成可视化的信号,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的耐高盐核酸传感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可作为金属催化剂、抗菌剂、感光剂等,银有着特殊的杀菌、催化和光学特性,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用作消炎抗菌剂,如烧伤敷料等。其应用形式包括银盐(AgNO3),化合物银如(SD-Ag)和纳米银,在电子、电镀、感光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这些涉及银的行业的生产和应用中会产生含银的工业废水,这种含银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相比其他形式的银,离子形式的银是毒性最大的,银离子在水中易被生物富集,进而抑制蛋白的活性,间接地影响生物的繁衍。体内研究显示机体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摄食等多种途径接触到纳米银,进而通过循环系统遍布全身,在包括皮肤、肝脏、肺、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在内的众多组织产生毒副反应,通过氧化应激和凋亡,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银颗粒也随之被发现在催化剂、等离子共振材料、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溶液中银离子浓度是影响纳米银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痕迹量银离子浓度的准确控制是开展这些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所以针对于对银离子浓度变化的在线监测,需要一种有效科学的银检测方法,为相关领域的机理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目前,银离子的检测方法很多,如电热原子吸收法(ET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这些方法前处理方法繁杂,均需要取样后分析,不适用于银离子浓度的快速原位检测,尽管这些方法灵敏度较高,但是都需要昂贵的仪器,成本较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无污染的、简便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方法来满足微量金属银检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可视化检测、简便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耐高盐的银离子检测的功能核酸显色传感器。
本发明基于的基本原理为:银离子脱氧核酶由底物链与酶链两条寡核苷酸链组成、形成特定的二级结构;痕量银离子能够特异性识别银离子脱氧核酶、结合核酶的酶链,并激活核酶、切割核酶的底物链,产生切割产物。在切割产物存在的时候,促发EXPAR发生、放大信号,并生成大量富含鸟嘌呤的寡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在氯高铁血红素诱导下形成G-四链体结构、发挥类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活性,催化过氧化氢与四甲基联苯胺显绿色,硫酸终止反应后显黄色。可以通过手持式光谱检测仪进行检测与定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的耐高盐核酸传感器,包括分子识别元件、信号放大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
所述分子识别元件包括银离子脱氧核酶;所述银离子脱氧核酶由底物链与酶链组成;
所述信号放大元件包括等温扩增体系,所述等温扩增体系包括扩增模板;
所述信号转换元件包括氯高铁血红素和显色剂;
所述脱氧核酶底物链、酶链和扩增模板序列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2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