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和叶片后缘粘接角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2975.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1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褚景春;袁凌;黎江;王玉红;李颖;刘伟超;周文明;柴红梅;师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C70/54;B29C65/48;B29C69/00;B29L31/08 |
代理公司: | 11303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布 面壳体 粘接 后缘 树脂 阳模 预浸 制备 叶片后缘 粘接区域 腔体结构 角定位 粘接剂 对齐 固化 刮涂 合模 空腔 凸台 粘贴 避开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了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包括:在S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设置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在P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设置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且该玻璃纤维布离PS面壳体凸台一定距离;待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固化后,在PS面壳体的玻璃纤维布上刮涂粘接剂,将SS面和PS面壳体合模,则SS面壳体上的玻璃纤维布和PS面壳体上的玻璃纤维布粘接成一体,即得后缘粘贴角阳模。本发明还公开由该粘接角阳模制备后缘粘接角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端部不对齐的玻璃纤维布,巧妙避开了“Ω”型结构的腔体结构,使粘接角阳模适合不规格的叶片后缘空腔,且方便取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后缘粘接角定位准确,粘接质量好,且避免了富树脂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后缘粘接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和叶片后缘粘接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叶片SS面壳体与PS面壳体粘接时需要先在叶片后缘制备后缘粘接角,然后在粘接角上刮涂粘接剂,完成合模粘接。
由于现有的风电叶片后缘内腔是一种两头空间大,中间空间小的空腔,如制备阳模模具,会导致粘接角成型后模具无法取出,因此叶片后缘粘接角主要为阴模制备。利用阳模模具制备粘接角的方法有两种方式:
(1)在SS面壳体后缘进行手糊粘接角;该方法消耗人工时,浪费材料,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且粘接角定位准确性受人为影响大,粘接间隙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影响粘接质量;
(2)在SS面壳体后缘进行一体灌注成型;该方法在一体灌注成型时,壳体与粘接角之间不可避免的有富树脂产生的现象,成型后需清理树脂,消耗人工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叶片后缘粘接角制备方法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和叶片后缘粘接角制备方法,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使其制得的粘接角阳模能适应不规则后缘内腔的结构,且为制备定位准确的粘接角提供保障,从而克服现有的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无法满足不规则后缘内腔结构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的制备方法,所述叶片后缘粘接角区域为口小腔大的“Ω”型结构,所述叶片后缘粘接角阳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风电叶片S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固定玻璃纤维布层,用真空袋压法抽紧后,在真空袋膜上糊至少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其中该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靠近所述叶片SS面壳体模具凸台铺设,然后在最上层玻璃纤维布表面再铺设脱模布;
(2)在风机叶片P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固定玻璃纤维布层,用真空袋压法抽紧后,在真空袋膜上糊至少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其中该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距离所述叶片PS面壳体模具凸台一定距离铺设,然后在最上层玻璃纤维布表面再铺设脱模布;
(3)待所述叶片S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和所述叶片P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固化后,撕去脱模布,在所述叶片P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上刮涂粘接剂,将所述叶片SS面壳体和PS面壳体合模,则所述叶片S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和所述叶片P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
(4)待所述粘接剂固化后,取下由所述叶片SS面壳体上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和所述叶片PS面壳体上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粘接组成的玻璃钢件,进行去除毛边、打磨毛刺的处理,即得所述风电叶片后缘粘贴角阳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叶片PS面壳体上的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距离所述叶片PS面壳体模具凸台的距离为所述“Ω”型结构的腔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