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BEA结构分子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8413.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宋烨;林伟;王磊;刘俊;田辉平;郭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78 | 分类号: | B01J29/78;C10G4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bea 结构 分子筛 脱硫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BEA结构分子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工艺,以所述烃油脱硫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或者以储硫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粘结剂、氮化硼、BEA结构分子筛和金属促进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烃油脱硫催化剂含有以氧化物计10‑80重量%的储硫金属氧化物、以氧化物计3‑35重量%的无机氧化物粘结剂、5‑40重量%的氮化硼、以干基计1‑20重量%的BEA结构分子筛和以金属元素计5‑30重量%的金属促进剂。本发明提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应用于烃油脱硫工艺中时,具有稳定性高、脱硫活性好和耐磨损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BEA结构分子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量生成轻质产品成为炼油技术开发商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法规也日渐严格,目前实施的汽油质量标准GB17930-2013,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汽油中硫含量必须低于10ppm。因此,能够同时提高目标产品收率的清洁产品生产技术成为众多炼油企业的选择。
在我国,催化裂化由于操作灵活性好、汽油产率高、一次性投资低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催化裂化原料中硫含量不断提高,使得催化裂化产品汽油中硫含量也比较高,无法达到清洁油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进行后处理。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汽油后处理脱硫技术是在高压临氢气氛下进行,汽油中烯烃容易发生加氢饱和,从而使产品汽油辛烷值降低。
中国专利CN 1355727A提供了一种含有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以及镍或钴的吸附剂,并且提供这种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制备出含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的载体,然后通过浸渍引入镍或钴。该吸附剂可用于从裂化汽油或柴油机燃料中脱除硫。
中国专利CN 1208124A中采用促进剂金属如钴和镍浸渍包含氧化锌、膨胀珍珠岩和氧化铝的吸附剂载体,然后在合适温度下还原促进剂,制备用于脱除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的吸附剂。上述吸附剂在临氢条件下脱除汽油中硫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由于烯烃饱和导致辛烷值降低。
已公开的吸附剂具有一定的脱硫性能,但随着汽油质量标准的提高,对产品汽油硫含量要求也不断严格。并且此类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需要不断补充催化剂,提高运行成本。由此可见,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更高脱硫活性和耐磨损性能的新型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BEA结构分子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工艺,本发明提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应用于烃油脱硫工艺中时,具有稳定性高、脱硫活性好和耐磨损性能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BEA结构分子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以所述烃油脱硫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或者以储硫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粘结剂、氮化硼、BEA结构分子筛和金属促进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烃油脱硫催化剂含有以氧化物计10-80重量%的储硫金属氧化物、以氧化物计3-35重量%的无机氧化物粘结剂、5-40重量%的氮化硼、以干基计1-20重量%的BEA结构分子筛和以金属元素计5-30重量%的金属促进剂;其中,所述储硫金属氧化物为选自第IIB族金属氧化物、第VB族金属氧化物和第VIB族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促进剂的金属元素为选自钴、铜、镍、铁和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一种所提供的烃油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a、将储硫金属氧化物和/或储硫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无机氧化物粘结剂的前驱体、氮化硼、BEA结构分子筛、水和酸性液体混合,得到载体浆液;其中,所述载体浆液的pH值为1-5;b、将所得载体浆液依次进行喷雾干燥成型、第一干燥和第一焙烧,得到催化剂载体;c、将金属促进剂的前驱体引入所述催化剂载体后依次进行第二干燥和第二焙烧;任选d、将步骤c所得产物在含氢气气氛下进行还原处理;得到烃油脱硫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8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