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冶炼高砷烟灰低成本脱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5834.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衷水平;陈杭;王俊娥;张焕然;吴星琳;李涛;吕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5/00;C22B19/20;C25C1/12;C22B3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42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烟灰 低成本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冶炼高砷烟灰低成本脱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含砷烟尘进行中性浸出,浸出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中浸液和中浸渣;B、步骤A所得的中浸渣进行一级常压碱浸,浸出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一次浸出液和一次浸出渣;控制浸出终碱浓度低于50g/L;C、步骤B所得一次浸出渣进行二级常压碱浸,NaOH浓度为40‑150g/L;浸出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二次浸出液和二次浸出渣;D、将步骤A所得中浸液采用旋流电积工艺脱铜,产品为标准阴极铜和脱铜后液;E、将步骤B所得一次浸出液石灰苛化,固液分离得到砷酸钙和苛化后液。本发明可实现含砷烟尘低成本高效脱砷,解决铜精矿中砷不断升高对铜冶炼过程的影响,具有环保、经济、节能、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从铜冶炼烟灰中有效脱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砷通常以毒砂(FeAsS)、砷磁黄铁矿(FeAsS2)、砷铁矿(FeAs2)、硫砷铜矿(Cu3AsS3)、雄黄(As2S3)、雌黄(As2S3)等矿物,富集于铜、铅、锌、镍、钴、金和银等有色金属矿石中;在有色冶金过程中,产出许多高砷固体物料,如焙烧与熔炼烟尘。这些物料含砷高达5-50%,还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直接返回冶炼流程,导致砷在系统中的循环累积,因此,通常应单独处理脱砷。砷在铜冶炼过程中的开路成本约20000元/吨,如果原料含砷高,将导致铜冶炼阳极板砷超标,电解净液车间超负荷运转,砷处置难、费用高等问题,开发砷在冶炼系统过程中的低成本高效开路是趋势也是必然选择。
铜冶炼系统每天产生的烟尘含砷高达6-8%,为了回收铜等有价金属,该烟尘一般直接返回熔炼炉熔炼。经砷流程查定得知,该部分烟尘返料砷含量占熔炼炉总砷投入量的50%,若不及时脱除,势必会造成砷在系统内的累积。
目前处理含砷烟尘的方法主要是两类,一是火法分离,二是湿法分离。火法生产中,主要是利用砷的氧化物与其他元素氧化物沸点的不同,使砷与其他元素分离。CN103602835A公布了一种置换还原法获得粗砷和粗锑,CN103602834A公布了一种选择性氧化-还原获得纯度不高的As2O3和粗锑,CN104294053A公布了一种含砷烟尘还原挥发砷的方法,获得As2O3纯度达到97.0%以上。但是如果烟尘中含有与砷元素性质接近的金属(如锑),则获得的三氧化二砷纯度不高。湿法生产中主要有水浸、酸浸、碱浸三种工艺,但是均只能获得纯度不高的三氧化二砷、砷酸钠等产品,且对有价金属粉回收未做进一步研究。CN105567983A公布了一种铜冶炼烟尘水浸-碱浸的处理工艺,使砷与金属分离,制备的砷产品无销路,浸出渣中含砷仍较高。CN104357668A公布了一种用污酸浸出烟尘,电积脱砷,酸浸和电积过程容易产生砷化氢。CN105648226A和CN105648227A公布了一种氧压碱浸实现砷锑分离的方法,砷锑分离的比较彻底,但是在工艺中获得的砷酸钠未处理,碲、锑等有价金属未回收。
从烟尘中脱砷、提取有价金属的研究论文和相关专利报道很多,但存在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低,碱耗高,脱砷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铜冶炼高砷烟灰低成本脱砷的方法,适用于铜冶炼过程产生的高含砷烟尘的处理,可以实现含砷烟尘低成本高效脱砷,解决铜精矿中砷不断升高对铜冶炼过程的影响,具有环保、经济、节能、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冶炼高砷烟灰低成本脱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含砷烟尘进行中性浸出,浸出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中浸液和中浸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5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