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完成拉深和修边切角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0953.7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6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赵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08;B21D5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7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汽车零部件 修边切角 拉深 一次完成 上模 下模 凹模外圈 金属板料 同一模具 模压料 凹模 剪边 切边 凸模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完成拉深和修边切角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板料落入同一模具中并进行下列冲压步骤:(a) 一模修边切角;(b) 一模拉深。所述的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分别为凹模和凸模,凹模外圈的上模压料圈的三个切边各设一个剪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完成拉深和修边切角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冲压生产工艺中,拉深是作为单工序存在的,修边切角则作为落料或修边形式单工序存在,修边切角在拉深成型后进行的一般称为修边,在拉深前进行的一般称为落料。 按常规的工艺布局,要保证板料在拉深前完成局部多余料角或边的去除,需要两副 模具,安排零件成形前首先要完成板料的落料,多占用机床和人员一次,生产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拉深和修边切角在同工序中完成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一次完成拉深和修边切角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金属板料落入同一模具中并进行下列冲压步骤 :(a) 一模修边切角 ;(b) 一模拉深。
所述的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分别为凹模和凸模,凹模外圈的上模压料圈的三个切边各设一个剪边刀,凸模外圈的下模压料圈的三个切边各设一个与上模剪边刀相对应的刃口。
所述的上模剪边刀的高度高于凹模,高度差为 d = 1.5t ~ 2.5t, t 为单张金属板 料厚度。
所述的下模刃口的高度与下模压料圈相同,或者略低于下模压料圈,两者的高度差小于单张金属板料厚度的一半。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将两工序并为一工序,减少了冲压次数,零件的成本降低了,模具开发费用明显下降,模具数量减少,模具的存贮场地也节省了。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图 2 为本发明中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中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中上模剪边刀和凹模的高度差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中下模刃口和下模压料圈的高度差示意图。
参见图 2-图 5,1为凹模 ;2为上模压料槽 ;3为剪边刀 ;4为凸模 ;5为下模压料槽 ; 6 为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由于方形金属板料在拉深时局部材料流动距离过长造成拉深成形时金属流动受阻,需要流入而不能流入,以致形壁变薄,产生暗伤或开裂的情况,故需要同时进行拉伸和修边切角工序,拉深时在局部对金属的流动造成阻力的地方切去一部分材料以减少阻力,使其顺利流动,从而达到成形目的。 但拉深和修边切角不能同时进行,否则也就起不到减小 板料流动阻力的作用。 拉深和修边切角必须在时间上要错开,修边切角必须在拉深时需要 金属板料进行流动前完成,而保证修边切角先于拉深时板料的流动进行则需通过模具结构 上的安排来实现,本发明可以很好的实现同一工序中修边切角先于拉深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0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离散辊滚压成形机
- 下一篇:带防护网的八角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