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件工装检测夹具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0962.6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赵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5B19/05;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7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基准凸台 压力传感器 气压压力 检测 工装检测夹具 微电脑控制器 吹气 通孔 加工指令 接触部位 人工操作 生产效率 数据传送 转角油缸 自动执行 定位销 基准面 恒压 夹紧 装夹 气压 自动化 提示 分析 | ||
一种铸件工装检测夹具,其基准凸台由带定位销(11)的基准凸台(10)和内设通孔(12)的基准凸台(9)构成;所述内设通孔的基准凸台的下方通过管路(13)装有压力传感器(14),该压力传感器与微电脑控制器(15)相接。其检测方法是:将铸件安装在基准凸台上,同时由转角油缸夹紧该铸件;恒压的气压通过管路对铸件与基准凸台的接触部位进行吹气,压力传感器会把吹气后的气压压力数据传送给微电脑控制器,由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当该气压压力低于设定压力值时,会提示铸件没有装夹到位,当该气压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值时,则自动执行加工指令。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对铸件的基准面检测无需人工操作,检测方便,检测精度高,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检测夹具,具体是涉及一种铸件加工时使用的工装检测夹具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检测铸件加工过程中对铸件的工装是否装夹到位,也就是铸件粗基准面到工装定位基准面是否装夹到位,通常通过人工使用塞尺进行检测,凭粗略的塞尺数据与工作经验判断铸件的工装到位情况。 此方式存在着检测不便、精度低、局限性较大、自动化程度差等问题,限制了铸件产品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铸件的工装装夹到位情况进行自动检测的铸件工装检测夹具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铸件工装检测夹具,包括底板、转角油 缸、基准凸台,所述基准凸台由带定位销的基准凸台和内设通孔的基准凸台构成 ;所述内设通孔的基准凸台的下方通过管路装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微电脑控制器相接。 所 述转角油缸通过垫块及垫块螺栓装在底板上。 所述底板通过安装板及安装板螺栓装在安装 脚上。
根据所述的铸件工装检测夹具的检测方法是 :首先,将需要加工的铸件安装在基准凸台上,同时由转角油缸夹紧该铸件 ;待夹紧铸件后,一组或多组恒压的气压通过管路对 铸件与基准凸台的接触部位进行吹气,这时压力传感器会把吹气后的气压压力数据传送给 微电脑控制器,由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当压力传感器采集吹气后的气压压力低于设 定压力值时,会提示铸件在工装上没有装夹到位,当压力传感器采集吹气后的气压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值时,则根据原程序自动执行下一个加工指令。
采用本发明后,整个工装检测夹具自动化程度高,对铸件的基准面检测无需人工操作,检测方便,检测精度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等,同时,对铸件加工的装夹可实现自动化在线检测,完全满足高端客户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铸件工装检测夹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的侧视图;
图 3 为图 1 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 1 至图 3 可知,本发明铸件工装检测夹具,包括底板 1、转角油缸 6、基准凸台,所述基准凸台由带定位销 11 的基准凸台 10 和内设通孔 12 的基准凸台 9 构成 ;所述内 设通孔的基准凸台 9 的下方通过管路 13 装有压力传感器 14( 其在管路13 的远端,通孔 12 与管路 13 相通 ),该压力传感器 14( 通过数据线 ) 与微电脑控制器 15( 即 PLC) 相接。 所述 转角油缸 6 通过垫块 5 及垫块螺栓 8 装在底板 1 上,并确定转角油缸 6 的转角方向。 所述底板 1 通过安装板 2 及安装板螺栓 4 装在安装脚3 上,且确保底板底平面与安装脚底平面 的平行度误差控制在 0.005mm 以内。 所述通孔12 的直径为 1.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0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