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银杏叶活性成分的两相深共熔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4250.1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9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苏二正;曹君;李默涵;曹福亮;陈璐瑶;赵林果;王耀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A61K36/16;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银杏叶 活性 成分 两相 深共熔 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银杏叶活性成分的两相深共熔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提取方法,该两相深共熔溶剂是由等体积的亲水相和疏水相组成,亲水相由物质A和物质B组成,物质A由DES1和水组成,DES1是由氯化胆碱和乙酰丙酸制备而成;物质B由DES2和水组成,DES2是由氯化胆碱和丙二酸制备而成;疏水相是由甲基三辛基氯化铵、辛醇和辛酸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两相深共熔溶剂为绿色溶剂,安全无污染,粘度小,氢键稳定,流动性好;可以同时提取银杏叶中疏水性活性成分聚异戊烯醇乙酸酯和亲水性活性成分银杏黄酮、萜内酯和原花青素,提取率高,使用安全,不会形成残留。本发明深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生物可降解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林生物资源利用,具体涉及一种提取银杏叶活性成分的两相深 共熔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又名公孙树、白果,属裸子植物,银杏科 银杏属,单属单种。银杏叶、果等具有药用开发价值,被誉为浑身是宝的活化石。 银杏原产我国,我国银杏资源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
银杏叶活性成分中主要包括银杏黄酮、萜内酯、原花青素、聚异戊烯醇等。 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居于首位,总含量约占2.5~5.9%,银杏叶中已分离出40 余种黄酮类物质。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脑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促进脂肪细胞脂解、抗肿瘤等作用,它 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疾 病。
银杏内酯是银杏叶中另外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又称为银 杏萜内酯,主要包括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白果内酯是银杏叶中已分离出的唯 一一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A、B、C、M、J为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银杏内酯B是特异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强拮抗药。各国科学家对银杏叶萜 内酯类化合物进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是目前天然PAF受体拮抗药中 最具前景的药物,在保护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抑制神 经细胞凋亡、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拥有良好的 临床应用前景。
聚异戊烯醇是一类类脂化合物,结构主要由一系列异戊烯基单元和终端异戊 烯醇单元组成。银杏叶所含的聚异戊烯醇属于桦木聚异戊烯醇类,主要以醋酸酯 的形式存在于叶片中,少部分以游离醇的形式存在。银杏叶聚异戊烯醇分子中异 戊烯基单元数为14-24,主要成分为17-19个异戊烯基单元,占总聚异戊烯醇类 化合物含量的80%左右。聚异戊烯醇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活性,可抗HIV病毒, 也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症如败血症等,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在抗肝炎病 毒及辅助化疗白血病方面也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通 风、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疾病有治疗作用。
原花青素是一种具有黄烷-3-醇结构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在银杏叶提取物 中约含有4~12%的含量。除众所周知的抗氧化活性外,银杏叶原花青素在心血 管系统内,具有抗高血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活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 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此外,原花青素还有抗癌、免疫活性调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菌消炎等功 效,对治疗外周静脉功能不全、淋巴水肿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关于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通常都是利用水或者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 水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效果差,而传统有机溶剂易挥发、易残留,对环境和人体造 成危害,成本高。此外,由于银杏黄酮、萜内酯、原花青素具有亲水性,而聚异 戊烯醇乙酸酯具有疏水性,因此,以往的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方法都是将这些成 分单独提取或将亲水性成分和疏水性成分分开提取,这样一方面造成生物活性成 分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提取步骤,提高提取成本。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安全、 高效、同步提取银杏活性成分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4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