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4696.4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光;蔡东霖;胡芬;刘贝;朱冰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B41/06 | 分类号: | C07B41/06;C07C45/28;C07C49/784;C07C49/813;C07C49/84;C07C49/76;C07C49/12;C07D33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室温下,以炔化合物为原料,以Ru/C为催化剂,加入氧化剂和硫酸,以体积比1‑5:1的乙腈和水为溶剂,20‑30℃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分离纯化,获得1,2‑二酮类化合物;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达到100%)、底物普适性广、以水和乙腈为主要溶剂(溶剂乙腈非常容易回收利用)、非均相催化剂Ru/C极易回收利用等诸多显著优点。它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合产业化的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苯偶酰,又名联苯甲酰、1,2-二苯基乙二酮,黄色棱形结晶粉末,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杀虫剂、光敏胶和光固化涂料的光固化剂及医药中间体等。
1,2-二苯基乙二酮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各种有机物中间体,特别是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杂环物质,比如咪唑类杂环,喹啉,吲哚酮氮氧化合物,并且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一些选择性识别氰化物阴离子指示剂。苯偶酰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在药物合成、杀虫剂、光敏剂以及功能性材料的合成中被广泛使用。其合成途径通常都是通过安息香的氧化反应制备,反应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如三价铁离子氧化法、负载型催化剂氧化法、高锰酸钾氧化法、NaH-氧气氧化法、双核铜酶模型催化氧化法、金属salen催化剂氧化法、微波-超声波辐射法及采用聚乙二醇为溶剂等。这些方法基本都是通过配体合成、催化剂合成、安息香氧化反应等步骤实现,存在反应时间长、后处理复杂、溶剂毒性较大等问题。由安息香氧化合成苯偶酰的方法是最经典、研究最为成熟的合成路线。但是此反应一般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4小时,并且产率只能达到85%。在非催化氧化法合成苯偶酰的路线研究中,虽然已经出现了用氧气、过氧化氢、臭氧等清洁氧化剂来替代传统的稀硝酸、高锰酸钾等污染性较大的氧化剂,但这些氧化剂在实际的合成中出现了氧化性不强、氧化性能不确定、反应条件复杂等缺陷,无法大幅度地推广使用。而且,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含Salen催化剂在体系中的反应条件选择依旧不够,完善,例如在溶剂的选择方面。Prosenjit Daw报道了采用带有复杂配体的二价钌催化剂合成了二酮化合物(Prosenjit Daw等,2014,J.Am.Chem.Soc.,136,13987-13990)。然而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要用到相对贵的两种配体,且不宜回收利用,因此制备成本高等诸多方面。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式(II)所示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条新颖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原料转化率高,产品收率高,以市售钌碳为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利用方便,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对环境友好,非常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转化率可以达到100%。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I)所示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室温下,以式(I)所示化合物作为原料,以Ru/C为催化剂,加入氧化剂和硫酸,以体积比1-5:1(优选3:1)的乙腈和水为溶剂,20-30℃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分离纯化,获得式(II)所示1,2-二酮类化合物;所述氧化剂为下列之一:高碘酸钠、二乙酸碘苯或过硫酸钾;所述催化剂与式(I)所示化合物摩尔(即物质的量之比)比为0.005-1:1,所述氧化剂与式(I)所示化合物摩尔比为1-3:1,所述硫酸与式(I)所示化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0.1-0.5:1,优选0.2-0.4:1,所述溶剂体积用量以式(I)所示化合物物质的量计为5-10mL/mmol;
式(I)中,R1,R2各自独立为C1到C5的烷基、取代的苯基或噻吩;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为卤素、C1到C5的烷基或C1到C3的烷氧基;式(II)中R1同式(I)中R1,式(II)中R2同式(I)中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46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成像车载电子标签
- 下一篇:一种1,2,3,4‑四甲基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