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2273.7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9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田仁勇;陈北平;李刚卿;齐维闯;李亚南;周超;马寅;王勇;卢铁鹏;商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28 | 分类号: | B23K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横梁 双机 协同 自动 焊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样板焊缝:通过焊接样板完成横梁结构模拟,根据焊接角度以及焊缝位置确定样板焊缝的具体形式,样板焊缝包括由内到外焊接而成的预处理层、填充层和盖面层,采用机械手焊接的样板焊缝位置包括纵向梁组件与横梁钢管焊缝,电机吊座与横梁钢管焊缝,牵引拉杆座与横梁钢管环焊缝,牵引拉杆及齿轮箱吊座与横梁钢管外侧焊缝;
步骤二:确定焊接顺序:总体焊接遵循船型位置对称焊、先焊填充层后焊盖面层的焊接顺序,采用正面焊接—背面焊接—正面焊接—立焊—立焊的焊接顺序,具体包括先将纵向梁上盖板翻转至朝上,采用双机对称、由内至外的焊接顺序,焊接纵向梁组件的上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
再将纵向梁下盖板翻转至朝上,采用双机对称、由内至外的焊接顺序,焊接纵向梁组件的下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并采用双机交替的焊接方式,焊接电机吊座后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
将横梁旋转至正面位置,焊接电机吊座前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
将横梁旋转至立焊位置,焊接牵引拉杆座与横梁钢管环焊缝,并焊接牵引拉杆及齿轮箱吊座与横梁钢管焊缝;
步骤三:确定焊接参数:分别确定预处理层、填充层和盖面层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和送丝速度;
步骤四:控制预处理质量:包括控制焊道压接质量,控制堆焊接头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样板焊缝中的预处理层由人工焊接而成,预处理层全部焊接完成后,由机械手焊接填充层,填充层全部焊接完成后,由机械手焊接盖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样板焊缝的具体形式包括:纵向梁组件的上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8道,其中,第1道为预处理层、第2~3道为填充层、第4~8道为盖面层;纵向梁组件的下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5道,其中,第1道为预处理层、第2道为填充层、第3~5道为盖面层;电机吊座前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8道,其中,第1道为预处理层、第2~3道为填充层、第4~8道为盖面层;电机吊座后盖板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8道,其中,第1道为预处理层、第2~3道为填充层、第4~8道为盖面层;牵引拉杆座与横梁钢管环焊缝、牵引拉杆及齿轮箱吊座与横梁钢管外侧焊缝均包括7道,其中,第1道为预处理层、第2~4道为填充层、第5~7道为盖面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牵引拉杆座与横梁钢管环焊缝由两段半圆焊缝组成,两段半圆焊缝的起始弧和收尾弧处均有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控制焊道压接质量具体包括:多层堆焊时,各焊道间压接,避免焊道间出现尖角,控制焊缝余高及压接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控制堆焊接头质量具体包括:对于由两段半圆焊缝组成的环焊缝来说,前半段焊缝完成后,后半段焊缝的起弧处、收弧处需要从前半段焊缝收弧处、起弧处开始、结束,避免出现接头缺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横梁双机协同自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机械手焊接的纵向梁组件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8条,电机吊座与横梁钢管焊缝包括4条,牵引拉杆座与横梁钢管环焊缝包括4条,牵引拉杆及齿轮箱吊座与横梁钢管外侧焊缝包括4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2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