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1/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2282.6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2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满康;郭志华;位秋梅;赵海燕;郑木鹏;侯育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 base sub | ||
一种(Bi1/2K1/2)TiO3基二元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属于压电陶瓷领域。所用的原料为Bi2O3,K2CO3,TiO2,Sb2O3和MnCO3,实现了无铅陶瓷的制备。该体系在800‑900℃进行煅烧,1040‑1070℃进行烧结Bi(Mg2/3Sb1/3)O3的加入,成功了提高了KBT的压电性能,在准同型相界(MPB)x=1.5%附近,退极化温度Td=200℃,d33=104pC/N。在传感器,致动器,滤波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电陶瓷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高居里温度和压电性能的新型 (Bi1/2K1/2)TiO3基二元无铅压电陶瓷及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与压电单晶材料相比,具有机电耦合系数高,压电性能可调节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且能制得各种形状、尺寸和任意极化方向的产品,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压电陶瓷体系主要是铅基压电陶瓷,其PbO(或Pb3O4) 的含量约占原料总质量的70%左右。PbO、Pb3O4等含铅化合物在高温时的挥发性,使其在陶瓷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含铅陶瓷器件回收实施无公害处理,所需成本会很高。因此,研制和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无铅压电陶瓷成为一项紧迫且具有重大实用意义的课题。
KBT,即(K1/2Bi1/2)TiO3,室温下为四方相,是一种A位离子复合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是目前无铅压电材料体系中的研究热点之一。KBT全配位时配位数A:B:O=12:6:6,A位由K+、Bi3+以1:1的比例共同占据,Ti4+位于氧八面体中心的B位。在KBT中起极化作用的可动离子有两个,一个是B位的Ti4+,一个是A位的Bi3+。Ti4+的外层3d轨道和相邻的O2-离子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Ti-O 正八面体。正八面体通过John-Teller效应发生畸变,导致自发双极子电矩的产生,是使KBT具有铁电性的主要因素。此外,Bi3+具有与Pb2+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其外层的6s轨道中的孤立电子对,易与十四面体的氧离子形成非对称共价键,起到稳定铁电性、增大电子位移极化率的作用,是KBT具有具有铁电性的另一个因素。而Bi1/2Na1/2TiO3,结构与KBT相似,也是一种A位离子复合ABO3型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它具有大的剩余极化强度(Pr=37μC/cm2)和高的矫顽场(Ec=7.3 kV/mm)。但单纯NBT陶瓷的极化十分困难,且存在退极化温度,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与NBT相比,KBT有更高的居里温度(TC=380℃)和较低的矫顽场 (Ec=1.5kV/mm),因此,KBT压电陶瓷具有更宽的温度使用区间和较低的极化难度,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