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血糖复配米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5861.4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海;张泓;戴小枫;王娴;张春江;张良;刘倩楠;黄峰;田芳;张荣;黄艳杰;徐芬;胡小佳;毕红霞;吴娱;谭瑶瑶;樊月;张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7/143 | 分类号: | A23L7/143;A23L33/10;A23L33/125;A23L19/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糖 复配米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提出一种降血糖复配米,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经热压制成:基础复配粉100份,菊粉5~25份,多糖10~40份,燕麦麸15~50份,糊精5~20份,膳食纤维5~15份;其中所述基础复配粉由大米粉和马铃薯粉组成。本发明还提出所述降血糖复配米的加工方法。本发明的降血糖复配米,是以籼米‑马铃薯复配粉为主要原料,并添加一定比例的菊粉、大豆多糖、燕麦等辅料,采用双螺杆多效热压分子重构技术制得具有大米粒形状、质地和口感的降血糖复配米,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可降低血糖的主食产品,为改善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血糖的复配大米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只能进行药物和食物控制,而市场上可供糖尿病人群选用的主食产品极少,糖尿病治疗面临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在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天然产物上已有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马铃薯、菊粉、大豆多糖、燕麦麸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和抗氧化功能。马铃薯多以鲜食菜用为主,而菊粉、大豆多糖多以胶馕、冲剂、片剂等药品形态食用。同时,燕麦麸因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口感较差,应用受限。目前,以马铃薯全粉、菊粉、大豆多糖、燕麦麸等为原辅料的具有食品形态的主食产品尚未见报道。因此,以籼米、马铃薯全粉、菊粉、大豆多糖、燕麦麸等为原辅料,利用双螺杆多效热压分子重构技术,使上述原辅料发生分子交联重组,制得具有大米粒形状、质地和口感的新型降糖主食产品,对于改善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降血糖复配米。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开发具有降糖功效的复配米产品,以扩大马铃薯、菊粉、大豆多糖、燕麦麸等的消费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所述降血糖复配米的加工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血糖复配米,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经热压制成:基础复配粉100份,菊粉5~25份,多糖10~40份,燕麦麸15~50份,糊精5~20份,膳食纤维5~15份;其中所述基础复配粉由大米粉和马铃薯粉组成。
其中,所述基础复配粉由大米粉45~65份和马铃薯粉35~55份组成,所述大米粉为籼米粉或粳米粉。
其中,所述多糖为大豆多糖、银耳多糖、海带多糖、人参多糖、红景天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膳食纤维为超细膳食纤维,粒度为150~250目。
所述的降血糖复配米,优选地,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经热压制成:基础复配粉100份,菊粉15~25份,多糖15~25份,燕麦麸20~25份,糊精20份,膳食纤维10~15份。
所述降血糖复配米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1)双螺杆多效热压,工艺参数如下:螺杆转速80-130rpm,机筒温度依次为1效热压区50-70℃,2效热压区55-85℃,3效热压区60-90℃,4效热压区90-120℃,5效热压区65-90℃,6效热压区45-70℃;
(2)老化和干燥:热压得到的物料经过老化工艺,老化的温度3-10℃,时间6-12小时;然后干燥,干燥的温度为30~60℃,干燥时间10~15小时。
其中,步骤(1)双螺杆多效热压时的喂料转速为25-65rpm,液体泵转速为20-55rpm,切粒转速为45-80rpm。
进一步地,步骤(1)双螺杆多效热压后,将物料经切粒装置切割为大米粒形状。
优选地,步骤(2)所述的干燥为三段干燥,其中一段干燥的温度为50℃,湿度80%,时间1小时;二段干燥的温度为55℃,湿度85%,时间2小时;三段干燥的温度为35℃,湿度70%,时间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5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载检测系统
- 下一篇:可调整的视觉感应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