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2817.6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乐京霞;谭润泽;王思宇;康伟利;谢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10 | 分类号: | B63B59/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水下 清洗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外壳自清洗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船舶长期在强腐蚀性海水和强附着力的海洋生物环境中航行,难以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使得水下部分船体表面附着藤壶、海藻等难以清除的微生物,还有一些锈皮和锈斑等。这时往往会使船舶的速度下降,引起船舶油耗增加。
传统船舶除污清洁常采用的设备和采取的措施如下:
(1)由水下潜水员携带清洁刷进行水下作业,根据附着物类型和厚薄选择清洗刷和刷子材料,手工操作用于对小型船舶水下海生物的清洗,使用气动或者液动清洗器由潜水员来操作完成,然手工操作难以满足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且工作危险性较大。
(2)液压或气动马达带动毛刷进行清洗作业,利用转刷产生的负压使之紧贴船体,推动器向前运动,然此种在清洗过程中会损坏现有的油漆和喷漆涂层并刮伤船身,会引起严重的局部腐蚀和降低船体寿命。
目前船舶传统清洁除污方式并不能智能高效的保证船舶除污有效性。本专利提出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来改善目前船体外壳清洁形式,可以减少船舶因各种污物附着导致的燃油损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也有利于填补国内在船舶除污性能研究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船舶除污时由于传统清洁方式效率低而带来的财产损失,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洁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在舰船锚泊或停靠码头时直接进行,减少了船舶的停航损失,使得船舶的燃油消耗大大地降低,也可以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行,可极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控制组件、驱动电机、驱动器、螺旋桨推进器、永磁体履带与清洗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器、螺旋桨推进器均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工作,所述永磁体履带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所述清洗组件通过驱动器驱动工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固定框架尾部的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微处理器与集成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固定框架两侧的伺服电机一与伺服电机二,驱动电机驱动永磁体履带行驶。
进一步而言,所述永磁体履带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固定框架底部两侧的永磁体履带一与永磁体履带二,伺服电机一通过传动机构一与永磁体履带一对应设置,伺服电机二通过传动机构二与永磁体履带二对应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永磁体履带由链子与永磁铁组合而成。
进一步而言,所述驱动器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固定框架两侧的驱动器一与驱动器二,驱动器驱动清洗组件工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顶部的潜水泵、空化水射流机械臂、空化喷头与增压器,空化喷头设于空化水射流机械臂端部上,增压器与空化喷头对应设置,空化水射流机械臂通过驱动器驱动摆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螺旋桨推进器包括设于机器人本体固定框架两侧的螺旋桨推进器一与螺旋桨推进器二。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在船舶需要除污时应用船舶自身所携带的装置,将船体外壳环境传输至微处理器,通过水下清洁机器人自主智能对船舶外壳进行清洁,提高船舶维护的智能化和维修效率,增加船舶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图2右视图。
1.空化水射流机械臂;10.空化喷头;11.潜水泵;12.增压器;2.控制箱;3.螺旋桨推进器一;30.螺旋桨推进器二;4.永磁体履带一;40.永磁体履带二;5.伺服电机一;50.伺服电机二;6.驱动器一;60.驱动器二;7.传动机构一;70.传动机构二;8.固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有控制组件、驱动电机、驱动器、螺旋桨推进器、永磁体履带与清洗组件,驱动电机、驱动器、螺旋桨推进器均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工作,永磁体履带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清洗组件通过驱动器驱动工作。以上所述构成本发明基本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2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船舶船底清洗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海上救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