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滨水运动脚踏车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5289.X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秋;汪金成;钱宝;陈峰;王汗;燕文明;肖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C02F3/32;A63B22/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运 脚踏车 生态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滨水运动脚踏车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水环境污染和人民休闲健身空间供求不平衡是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水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河流、景观水体和生态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有机质污染和水体黑臭,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消耗分解,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不断降低,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在厌氧反应作用下产生硫化氢、氨、硫醇等物质,造成水体黑臭,水质恶化;人民休闲健身空间供求不平衡是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休闲空间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现阶段许多休闲健身空间大小和运动设施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提高滨水空间的共享性和利用效率,成为许多城市在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在水体黑臭治理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曝气充氧技术,以电能、太阳能、风能和跌水为动力的曝气设备层出不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20573387.4提出了一种跌水曝气反应装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20203177.2提出了一种风电两用污水处理设施曝气装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213324.9提出了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床、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534836.4提出了一种水生态综合修复系统;以上专利在增加水中含氧量、河道治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装置的适用场所有限制,且需要专人维护,而对于已有专利,利用滨水运动设施作为曝气动力的生态修复系统鲜有报道。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滨水运动脚踏车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滨水运动脚踏车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美观实用,将水生态修复和运动设施相结合,既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又提高滨水空间的共享性和利用效率,易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滨水运动脚踏车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脚踏动力单元、曝气传输单元、生态景观单元,脚踏动力单元通过曝气传输单元与生态景观单元连接,所述脚踏动力单元由车架、车座、曲柄、踏板、把手、传动轴、飞轮、固定支架、挡水板和“工”字型固定架组成,所述曝气传输单元由扁型拉杆、减震垫、减震弹簧、活塞筒、销轴、活塞头、输气软管、曝气微管组成,所述生态景观单元由框架、填充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重力球、牵引绳组成,车架固定在“工”字型固定架上,车架的前部安装有把手,车架的中部安装有车座,车架后部通过固定支架安装有飞轮,飞轮上部安装有挡水板,所述飞轮一侧与传动轴链接,传动轴与曲柄的一端连接,曲柄的另一端安装有踏板,所述飞轮的另一侧与扁型拉杆的一端连接,扁型拉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活塞头,活塞头滑动设置在活塞筒中,活塞筒外侧包裹有减震垫,活塞筒顶部正下方设有减震弹簧,活塞筒底部通过销轴固定,输气软管的一端连接在活塞筒底面,输气软管的另一端与曝气微管连接,曝气微管通过牵引绳悬挂在生态景观浮床下方,浮床的框架上部填充有填充物,浮床中部牵引有重力球,浮床留有孔隙,上部种植有挺水植物,曝气微管两侧种植有沉水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架、“工”字型固定架均采用铝合金架体,车架焊接在“工”字型固定架上,车架的前部为向外凸出的弧形结构,车架的中部为直筒结构,车架中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车架的后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的固定支架前段为曲状支条,后段为扩散状菱形,顶点配有螺钉。
作为优选,所述的飞轮为实心结构,飞轮内部采用碳纤维材料全面填充,飞轮半径为25cm,飞轮通过传动轴带动飞轮转动,所述传动轴采用链式或无链式传动轴。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头呈半月形,向上运动时,空气从活塞头和活塞筒之间的缝隙进入下腔室,向下运动时,活塞完全张开,将空气压缩排挤到输气软管中,所述的输气软管、曝气微管均采用聚乙烯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态景观单元中的生态景观浮床采用竹竿作为框架,麦秸秆作为填充物,并留有孔洞,曝气微管位于生态景观浮床的正下方,通过牵引绳连接,并可调节曝气微管在水中所处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睡莲、凤眼莲和芡实的一种或几种,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藻、马来眼子菜的一种或几种,沉水植物种植在曝气微管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海大学,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5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