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6019.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齐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肾癌细胞 肾癌组织 胰蛋白酶 差速贴壁法 成纤维细胞 完全培养基 细胞 消化 表面血管 结缔组织 器械消毒 无菌条件 细胞活性 细胞检测 细胞滤液 细胞形态 组织处理 胶原酶 培养瓶 预热的 包被 剪碎 切取 预冷 重悬 去除 成活率 剔除 接种 并用 新鲜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无菌条件下切取新鲜肾癌组织;(2)组织处理器械消毒;(3)预冷PBS清洗肾癌组织3次,剔除表面血管、结缔组织;(4)剪碎组织,并用预热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5)终止消化,离心,弃上清;(6)取细胞滤液检测细胞活性;(7)用完全培养基重悬接种到包被后的培养瓶,置于37℃、5% CO2环境中培养;(8)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9)细胞形态鉴定;(10)细胞检测与鉴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所得细胞数量多,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原代人肾癌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为实验提供可靠的细胞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全称为肾细胞癌,简称为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人肾癌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呈短梭形。目前肾癌的研究多采用细胞株,如ACHN。但长期的体外传代培养会使其细胞特性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在肾癌实验研究中可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预期结果。通过原代培养获取的肾癌细胞可以避免细胞系长期传代对细胞特性的影响,为各种实验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目前常用的分离原代人肾癌细胞的方法有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
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不高,数量少,并且培养时间较长。
本发明在传统酶消化法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一种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的获得生长状态好、纯度高的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的原代人肾癌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细胞产量和成活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人肾癌细胞培养方法,可以满足多种生理生化实验的要求。
一种原代人肾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步骤包括:(1)无菌条件下切取新鲜肾癌组织,4℃密封运回实验室;(2)组织处理器械消毒;(3)无菌操作台内,PBS清洗肾癌组织3次,剔除表面血管、脂肪、结缔组织;(4)剪碎组织,并用预热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5)终止消化,离心,弃上清;(6)取细胞滤液用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7)细胞计数后用完全培养基重悬接种到包被后的培养瓶,置于37℃、5% CO2环境中培养;(8)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9)细胞形态鉴定;(10)细胞存活率测定;(11)免疫学鉴定。
其中,步骤 (3)所述的PBS已4℃预冷,PBS浓度为0.01M,PH为7.2~7.4,培养皿置于无菌操作台内的冰上,是为了使组织处于无菌、低温的环境 。
其中,步骤(4)所用的胰蛋白酶含0.01%的EDTA以吸收组织中的Ca2+、Mg2+,从而进一步促进细胞分离。
其中,步骤(4)所用的胰蛋白酶浓度为0.05%~0.2%,消化时间10~20min,Ⅱ型胶原酶浓度为0.1%~0.2%,消化时间30~60min。
其中,步骤(5)所用的离心速度为300~400g,离心时间5~8min。
其中,步骤(7)所述完全培养基为DMEM/F12(1:1)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的青霉素、100u/ml的链霉素,5μg/ml的胰岛素。
其中,步骤(7)所述的培养瓶用3~4μg/cm2的多聚赖氨酸包被。
其中,步骤(8)所用差速贴壁法的差速时间为15~30min。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齐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齐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