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6568.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登凯;宫晓丹;吴才贵;尹朝晖;余锋;王旭战;胡立;廖文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8 | 分类号: | C25C7/08;C25C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雯瑛 |
地址: | 5123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始极片 粘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面有粘结铜的始极片放入硫酸铁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放入清水中清洗,清洗后得到清理好粘结铜的始极片;所述硫酸铁溶液可由硫酸铁、氢氧化铁、硫酸亚铁或氢氧化亚铁与浓度为200‑250g/L的稀硫酸配制而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始极片的损伤小、节省人力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流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阴极铜的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电解和旋流电解两种方法。传统电解技术是将阴阳极板放置在电解液缓慢流动或停滞的槽体内,在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向阳极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通过控制电解条件,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沉积析出,从而得到电解金属产品。旋流电解技术也是建立在电化学基础理论之上,并基于各金属离子理论析出电位的差异,即欲被提取的金属只要与溶液体系中其他金属离子有较大的电位差,则电位较正的金属易于在阴极优先析出,其关键是通过高速液流消除浓差极化等对电解的不利影响。
旋流电解装置使用不锈钢管或钛管作为阴极筒体,并用一块0.2mm厚的钛板作为阴极始极片设置在阴极筒体内,并紧贴在阴极筒体的内壁,阴极筒体内的电解溶液旋转流动,阳极则设置在阴极筒体内的中心位置。在旋流电解生产铜时,阴极的铜不会直接在阴极筒体上析出,而是在阴极始极片上析出,方便后续通过取出始极片将铜剥离,而不必在阴极筒体上进行剥离铜的操作。当阴极始极片上的铜达到生长周期后,会像抽管道一样把始极片及其上面的铜一起提出阴极筒体,然后将始极片上的铜取下来,再将始极片卷为筒状再次放入阴极筒体内,以进行下一轮的铜析出过程。
阴极始极片所用的钛板需要达到既耐磨又不能太厚的要求,因为始极片每次从阴极筒体中取出时,都会与阴极筒体发生摩擦,所以其耐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次数和寿命,而如果钛板太厚则导致弯曲性能下降,不能与阴极筒体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造成导电不均。
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剥开阴极始极片即可将析出的铜取出,始极片再经过简单烫洗便能继续下一次的使用。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控制的问题,往往会发生析出的铜与阴极始极片粘连在一起的情况,始极片与铜紧密结合难以分离而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对始极片上的粘结铜进行清理,才能使始极片复原。目前唯一的清理方法是使用打磨机对粘结铜与始极片的粘连处进行人工打磨,实现两者的分离,但打磨过程操作困难,且容易导致始极片变形和磨损,对始极片的损伤严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对始极片的损伤小、节省人力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理始极片粘结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面有粘结铜的始极片放入硫酸铁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放入清水中清洗,清洗后得到清理好粘结铜的始极片。
本发明采用硫酸铁溶液对表面有粘结铜的始极片进行浸泡,使粘结铜被三价铁离子氧化为铜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Fe
相对于现有的人工打磨清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操作更简便,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对始极片的损伤小,能够避免始极片发生变形和磨损,保证始极片的机械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且有利于旋流电解过程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