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故障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7629.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谌进;宋德超;何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何怀燕;朱清娟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故障 显示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服务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故障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其中设备故障显示方法包括:接收步骤,用于接收设备故障信息;显示步骤,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与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通过AR眼镜显示与所述接收的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AR眼镜的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设备的故障检测上,用户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设备的运行3D仿真效果,故障发生时给出更直观的感观体验,可以直观地看到设备的故障发生点,方便维修和日常维护,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故障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传统的设备,如家电产品,当发生故障后,通常的做法就是用户需要预约维修工进行家电产品的检修工作。过程比较耗时。以空调为例,一旦出现了压缩机故障或者电路主板故障,用户不能直观地了解到空调出现的故障,通常需要返厂重修。在这个环节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大增加了维护产品的开销。而且如果是这类产品都有同样的问题,每个用户都预约一遍,走的流程都很相似,可以说是在做重复的工作,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设备故障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以解决设备故障无法直观显示、维修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故障显示方法,包括:接收步骤,用于接收设备故障信息;显示步骤,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与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通过AR眼镜显示与所述接收的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
可选地,所述显示步骤还用于:显示设备的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和/或,响应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设备控制指令,根据预先存储的与设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通过AR眼镜显示与所述接收的设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
可选地,还包括:响应用户的手势操作,通过AR眼镜将所述AR模型放大、缩小和/或旋转显示;和/或,响应用户的手势操作,开启语音模式。
可选地,还包括维修提示步骤,用于:在接收设备故障信息之后,将该设备故障的维修提示信息发送给维修人员和/或用户。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步骤之前,还包括设备识别步骤,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备基本信息识别设备,给出该设备的AR模型,所述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图像、设备型号、设备ID号、设备的条形码和/或设备的二维码。
可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设备基本信息识别设备,给出该设备的AR模型,包括:预先存储所述设备基本信息和与之相对应的AR模型;响应接收到所述设备基本信息,将所述接收到的设备基本信息与所述预先存储的设备基本信息相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给出与之相对应的AR模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设备故障显示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备故障信息;显示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与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通过AR眼镜显示与所述接收的设备故障信息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
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设备的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和/或,响应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设备控制指令,根据预先存储的与设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通过AR眼镜显示与所述接收的设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备的AR模型。
可选地,所述AR眼镜还用于:响应用户的手势操作,将所述AR模型放大、缩小和/或旋转显示;和/或,响应用户的手势操作,开启语音模式。
可选地,还包括维修提示单元,用于:在接收设备故障信息之后,将该设备故障的维修提示信息发送给维修人员和/或用户。
可选地,还包括设备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备基本信息识别设备,给出该设备的AR模型,所述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图像、设备型号、设备ID号、设备的条形码和/或设备的二维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7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