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ableau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746.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9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清;徐玮韡;王博文;陈峰;陆承宇;楼伯良;吴俊;初东晖;孙杰;张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ableau 同期 异常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基于Tableau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电网线损相关基础数据信息为数据输入,使用Tableau可视化分析软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异常原因,定位异常点位置,横向对比不同单位的线损情况并进行分析,从而辅助问题发现,找寻问题规律,优化线损管理流程及提升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电网线损相关基础数据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聚类,发现线损异常问题;
通过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纵向挖掘异常问题,定位异常节点;
根据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设计线损异常分析可视化展示方案;
根据线损异常分析可视化展示方案,对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校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构建/连接电网线损相关基础信息数据库;
2)连接数据源:将电网基础信息数据库中的配线线损明细表连接到Tableau Desktop软件中,并对连接的数据源进行基础调整,将数据按分析需求准备完毕;
3)数据分析:应用多维聚类分析方法,使用Tableau Desktop软件建立相应的可视化分析工作表,对调整后的数据源进行配线线损异常分析;
4)多维聚类分析:确定多维聚类分析的主要分析维度,应用数据筛选条件,对各配线线损率的不同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定位异常线损率因子分布点,发现异常规律,挖掘产生原因;
5)根据对配线线损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设计线损异常分析的可视化展示方案,确定分析流程、可视化视图选择及视图联动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6)根据可视化展示方案,应用Tableau Desktop配置可视化分析仪表板,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结果校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7)将Tableau Desktop中制作的配线线损可视化分析结果发布到Tableau Server中,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对Tableau Server账号分配相应数据及视图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基础调整主要包括设置起始SQL、调整数据字段类型和设置数据源筛选器调整数据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主要分析维度包括配线供电量、负荷量、日期、区域、公专变占比和三相不平衡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数据选择条件为可视化视图以及筛选器,所述的可视化视图为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和散点图。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网线损相关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多源设备档案信息和四分线损结果数据。
10.基于Tableau的同期线损异常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类分析单元: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电网线损相关基础数据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聚类,发现线损异常问题;
异常节点定位单元:通过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纵向挖掘异常问题,定位异常节点;
可视化设计单元:根据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设计线损异常分析可视化展示方案;
异常分析结果校验单元:根据线损异常分析可视化展示方案,应用Tableau Desktop配置可视化分析仪表板,并对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结果校验;
可视化配置单元:将Tableau Desktop中制作的配线线损可视化分析结果发布到Tableau Server中,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对Tableau Server账号分配相应数据及视图权限;
结果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在Tableau Desktop中制作的配线线损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7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