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电伺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9576.1 | 申请日: | 2017-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柏强;李凯;罗正文;袁影;冉光泽;孙付春;吴昊荣;李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1/00 | 分类号: | H02P21/00;H02P21/18;H02P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伺服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伺服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伺服控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机电伺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伺服电机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以及转速的精确控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产中,成为了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精度电机。然而,目前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主要对伺服电机的位置环和速度环进行PID调节,这种调节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但是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伺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电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光耦隔离装置、主控装置和上位机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光耦隔离装置、主控装置和上位机显示装置依次建立连接关系,主控装置输出端通过反馈与伺服电机装置建立连接关系。
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依次建立连接关系的位置控制装置、转速控制装置、电流控制装置和功率放大装置,位置控制装置、转速控制装置、电流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位置环、转速环和电流环与伺服电机装置建立连接关系。
所述位置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旋转变压器,采用相位工作方式。
所述相位工作方式中相位角度为90度。
一种机电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参数确定:确定机电伺服系统的位置环增益Kp、速度环增益Kv和电流环增益Ki。
所述位置环增益Kp和速度环增益Kv可表示为:
Kv=cvωL
Kp=cpωL
式中,cv和cp为控制器参数,ωL机械特征参数。
步骤二,机电伺服系统建模:根据机电伺服系统的特性,将原始的交叉耦合系统建立一个四阶模型。
为了获得期望的控制性能,整定机电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时,可以对标准化的四阶模型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确定控制器参数,从工业机电伺服系统的应用来看,为了获得期望的控制性能,在选取控制器参数时,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标准化的四阶模型具有两个实极点和和一对共轭极点;(2)共轭极点的响应分量要比主导极点的响应分量要小;(3)共轭极点的振荡分量要比主导极点的响应分量收敛速度更快。
为了获得满足期望控制性能的伺服控制器参数cv和cp,需要分析标准四阶模型的斜坡响应,之所以选择斜坡响应主要是因为在几乎所有的工业机电伺服系统中,每个轴的运动指令都是斜坡信号。
步骤三,公式推导:通过步骤二中的机电伺服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传递函数公式,根据传递函数公式得到机电伺服系统的最优解,通过主控装置实现对机电伺服系统的控制。
步骤一所述电流环采用PID调节模式进行调节、转速环采用PDFF+PI双调节模式进行调节。
转速环控制器PDFF+PI是在PDFF控制器的前馈通道上增加比例和微分作用,有助于改善转速的动态跟踪特性,比例和微分作用的引入减小了控制系统的相位滞后,当选取不同的控制器参数时PDFF+PI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控制器特征。
当参数选取合适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其相频特性明显改善,最后在高频段趋于-90度,始终和-180度无交点,根据图2波特图可得到PDFF+PI控制系统的幅值裕度为无穷,而相位裕度为90度,带宽210Hz。
所述位置环增益Kp不大于Kv/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合理,通过对伺服电机的电流环进行PID调节、转速环进行PDFF+PI双调节模式调节,大大提高了机电伺服控制的控制精度。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PDFF+PI控制系统的波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海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9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消除的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 下一篇:电动机可控硅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