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出气中丙泊酚的正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5009.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蒋丹丹;王新;鞠帮玉;肖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气 丙泊酚 正离子迁移 动态稀释 时间分辨 进样 连续在线监测 复合麻醉 进样装置 试剂分子 光电离 七氟烷 水分子 检测 | ||
1.一种呼出气中丙泊酚的正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样过程,在采样泵的作用下样品气存储于采样环内,此时载气直接进入离子迁移管,采样时间10-20s;
2)进样过程,采样泵停止的同时切换三个电磁阀,此时样品载气流经采样环并将其中的样品分子送入离子迁移管内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采样环内各化合物的浓度被动态稀释,样品分子先后进入离子反应区,与离子迁移管反应区中的试剂离子反应,生成产物离子,经过迁移区依次分离,到达法拉第盘被检测,进样时间10-15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呼出气(1)通过管路经流速传感器(2)与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的接口A相连,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的接口B与采样环(4)的一端口连接,采样环(4)的另一端口与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的接口A连接,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的接口B与采样泵(6)进气口连接;样品载气入口(8)通过管路与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的接口A连接,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的接口B通过管路与正离子迁移谱仪载气入口连接;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的接口C与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的接口C连接;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的接口C通过管路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样品载气的进气口连接;
试剂分子载气入口(10)通过管路经试剂分子发生装置(9)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有机试剂分子载气气流的进气口连接;
采样时,呼出气(1)在采样泵(6)的作用下经过流速传感器(2)、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接口A、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接口B、采样环(4)、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接口A、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接口B、采样泵(6);
样品载气经样品载气入口(8)通过管路经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接口A、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接口B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样品载气的入口直接进入离子迁移管;
有机试剂分子载气经试剂分子载气入口(10)通过管路经试剂分子发生装置(9)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有机试剂分子载气气流的进气口进入离子迁移管,采样时间10-20s;
进样时,采样泵(6)停止的同时切换三个电磁阀,样品载气(8)经过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接口A、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接口C、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接口C、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接口A、采样环(4)、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接口B、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接口C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样品载气的入口直接进入正离子迁移谱;
有机试剂分子载气经试剂分子载气入口(10)通过管路经试剂分子发生装置(9)与正离子迁移谱仪有机试剂分子载气气流的进气口进入离子迁移管;
采样环(4)为长150cm的四氟管(外径4mm,内径3mm),具有10.6ml的中空体积,温度恒定在25-30℃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离子迁移谱为试剂分子辅助光电离的正离子迁移谱,采用的光电离源(1)为非放射性的真空紫外灯,该灯为商品化的低压Kr气放电灯(Kr10.6-B12X50PID lamp,StevenSepvest Corporation),主要产生10.0eV和10.6eV的光子,光强约为5×1011photons/s,其中10.0eV的光子强度占80%,10.6eV的光子强度占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离子迁移谱包括带法拉第盘接收极的离子迁移管,靠近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迁移区一端设有漂气入口(19),远离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反应区一端设有总出气口(14),于漂气入口(19)和总出气口(14)之间的离子迁移管靠近迁移区的反应区末端,设有样品载气的入口;
于漂气入口(19)和总出气口(14)之间的离子迁移管靠近迁移区的反应区末端,设有载带有机试剂分子载气气流的进气口,有机试剂分子由进气口进入反应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离子迁移谱所采用的有机试剂分子为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和乙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50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