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7454.5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凉;李鹏程;徐睿;王路;杨沁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张赏 |
地址: | 550007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停车库 车库 无线充电系统 电动汽车 取放机构 停车托盘 高可靠 工位 自动取放系统 智能 车辆停放 同心安装 无线充电 应急电源 占地空间 中心导轨 停车库 一体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包括4入\取车辆的车库、4工位车辆取放机构、高可靠停车托盘和智能直流无线充电系统,其中,4入\取车辆的车库置于外侧,4工位车辆取放机构和高可靠停车托盘共同组成车辆自动取放系统,与4入\取车辆的车库中心导轨同心安装,智能直流无线充电系统安装在停车库底层正中间。本发明的立体停车库实现了光储无线充电一体化,且车辆停放效率高,占地空间小,可作为附近应急电源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普遍进入百姓家庭。由于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随之而来的“停车难”和充电难问题慢慢的凸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很少有空闲的地方供人们停车,电动汽车能充电能停车的问题凸显。传统的立体车库,大部分是引进的国外淘汰的技术,根本不适合电动汽车充电。现有的立体停车库是单通道取放车辆的非充电的立体停车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可以同时取放4辆车,提高了停车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整体为圆柱状,包括可4入\取车辆的车库、4工位车辆取放机构、高可靠停车托盘和智能直流无线充电系统;所述4入\取车辆的车库置于外侧,4工位车辆取放机构和高可靠停车托盘共同组成车辆自动取放系统,与4入\取车辆的车库的中心导轨同心安装,所述智能直流无线充电系统安装在停车库底层正中间;所述停车库中心设置有竖向立柱轨道,所述竖向立柱轨道是圆柱形,安装在停车库正中心并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4入\取车辆的车库包括底层车库结构、高层车库结构以及光伏和储能系统,所述底层车库结构包括绕圆周均匀分布的4个车辆取放通道和电控安全门,且电控安全门安装在车辆取放通道入口处;所述高层车库结构为16停车位/层的布局;所述光伏和储能系统包括光伏集成板和储能电池组;
所述4工位车辆取放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超速保护机构、旋转机构和曳引控制保护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由2个同心圆轨道组成,轨道上由26杆件固定,中心设有转动圆盘,转动圆盘与中心转动齿轮啮合,转动圆盘设有4根钢缆,由顶部的曳引机进行牵引;所述升降机构与车库中心竖向立柱轨道同心,并沿竖向立柱轨道竖向滑动;所述超速保护机构包括导向轨套、抱闸、抱闸插销机构、插销涨紧机构、插销控制推杆、测速轮和水平弹性甩块;所述超速保护机构与停车库中心竖向立柱轨道同心,并与升降机构接触;所述旋转机构通过4个旋转轮与升降机构的内外2个同心圆轨道配合,沿轨道实现旋转;所述曳引控制保护机构包括曳引机和4根钢缆,所述曳引控制保护机构通过4根钢缆与升降机构的吊环连接,通过曳引机的提升和下降控制升降机构的竖向移动;
所述高可靠停车托盘布置有2个平行的凹轨,凹轨与底盘机构中的导轨完全配合;
所述智能直流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载有无线充电线圈的十字坐标台,用于寻找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最大点。
前述的高层车库结构由竖向16*2根钢柱作为支撑,每层车库由内外各16根钢梁作为横梁结构。
前述的光伏集成板与外侧的横梁和钢柱完全贴合,储能电池组贴于光伏集成板内侧。
前述的导向轨套内布置有轴向伸缩滚珠5行,轴向伸缩滚珠置于导向轨套内外壁之间且有四分之一外漏,轴向伸缩滚珠靠内侧设置有弹性圈顶住滚珠。
前述的抱闸设置有凸缘,抱闸凸缘中间开孔,所述抱闸插销机构包括插销、抱闸拉紧机构和常开弹簧;所述插销设置于抱闸凸缘的孔内,且沿孔轴向移动,所述插销前端设有斜面,与抱闸拉紧机构斜面实现轴向自锁;所述抱闸拉紧装置在常开弹簧作用下拉紧抱闸凸缘。
前述的测速轮安装在抱闸机构测速轮安装槽内,并由2个弹簧顶紧;所述测速轮轴与斜齿轮共轴安装同转,斜齿轮将传动方向转为竖向,加速带动水平弹性甩块旋转推动插销控制推杆反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7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