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小分子抗癌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8576.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邵敬伟;郭燕;林娟芳;许爱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6 | 分类号: | A61K31/56;A61K31/337;A61K9/107;A61K47/28;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荧光 成像 分子 抗癌 纳米 药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小分子抗癌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熊果酸和紫杉醇分别溶于良性溶剂Ⅰ中,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后,在搅拌的状态下缓慢滴加到不良性溶剂中,再于室温下搅拌一定的时间,得到混合溶液,此时熊果酸的浓度为500µM,紫杉醇的浓度为500µM;
2)将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Ⅱ中,然后往混合溶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50µM的吲哚菁绿溶液,继续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得吲哚菁绿@熊果酸/紫杉醇纳米药物;
步骤1)中所述的良性溶剂Ⅰ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二甲基亚砜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步骤1)中所述的不良性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液、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步骤2)中所述的良性溶剂Ⅱ为水或甲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小分子抗癌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吲哚菁绿@熊果酸/紫杉醇纳米药物的粒径为100-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85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应用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