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9301.2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赖朋;曹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6 | 分类号: | A61K31/5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51263 | 代理人: | 张晨光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耐药 干扰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疗仍然是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而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其它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产生MDR的最主要原因是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抗肿瘤药物的外排作用,其它原因还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PKC和TopoII等。
P-gp是MDR1基因表达产物,为ABC(ATP-bindingcassette)家族成员,含两个跨膜结构域,两个ATP结合结构域。P-gp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消耗两分子ATP泵出一分子药物。而与MDR有关的药物大多为一些亲脂性的天然产物,如:紫杉醇,柔红霉素等。
P-gp的抑制剂是逆转MDR的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环孢菌素A、抗激素类化合物(他莫昔芬)等。而这些逆转剂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有些作用于MDR1基因,降低P-gp的表达;有些与底物竞争结合P-gp;有些与P-gp ATP结合部位结合抑制其作用等,而这些逆转剂的合成较为困难,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逆转剂的合成较为困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包括:刺囊酸或其衍生物1-3份,齐墩果酸1-2份。
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大皂角药材,加水煎煮,过滤,浓缩;
浓缩液加入酸、水或含水乙醇,其中酸的浓度为2mol/L、乙醇浓度40%,搅拌、沸腾水解3小时,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80℃干燥,以获得皂角皂苷元粗品;
皂角皂苷元粗品用15~40倍的95%乙醇加热溶解,加1~4%药用活性炭,搅拌、沸腾30min,趁热过滤,滤液调pH值2~6,回收乙醇,冷却,析晶,80℃干燥得皂角皂苷元提取物;
取皂角皂苷元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在C-18反相柱(常压或中低压)上分离纯化,用85%含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收集刺囊酸流分,薄层鉴定后合并,挥去部分溶剂,以获得刺囊酸晶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及制备方法,干扰药物包括刺囊酸或其衍生物1-3份,齐墩果酸1-2份。有效利用刺囊酸及其衍生物抑制了耐药株的P-gp活性,从而减少化疗药物从细胞中泵出,增强了化疗药物的作用,起到增敏作用。并通过齐墩果酸显著降低了肝毒性,使干扰药物在化疗治疗中更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受试化合物EA、TRSZ-2、TRSZ-3、TRSZ-4、TRSZ-5、TRSZ-6逆转MCF-7/DOX和HepG2/DOX细胞对阿霉素(DOX)耐药的实验结果图;
图2为刺囊酸EA及衍生物对肿瘤细胞P-gp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多药耐药的干扰药物,包括:刺囊酸或其衍生物1-3份,齐墩果酸1-2份。
其中,所述刺囊酸或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为:
其中,化合物及编号具体为:刺囊酸,R1为-OH,R2为-COOH;化合物2(TRSZ-2),R1为=O,R2为-COOH;化合物3(TRSZ-3),R1为=NOH,R2为-COOH;化合物4(TRSZ-4),R1为-OH,R2为-COOCH3;化合物5(TRSZ-5),R1为=O,R2为-COOCH3;化合物6(TRSZ-6),R1为=NOH,R2为-COOC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9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