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抗肿瘤中药膏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7501.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繁;刘明;刘姝;郭栋;祁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6;A61P35/00;A61K35/646;A61K35/64;A61K35/618;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7 | 代理人: | 方燕玉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用 肿瘤 药膏 | ||
1.一种外用抗肿瘤中药膏,其特征在于,所含组分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山茱萸10-15份、熟地20-30份、黄芪10-20份、川芎10-15份、葛根10-15份、槲寄生4-8份、生姜10-15份、半夏15-20份、丹皮15-20份、透骨草6-10份、桃仁10-15份、蒲黄6-10份、王不留行5-10份、鸡血藤6-10份、牡蛎10-20份、核桃楸皮3-9份、全蝎3-5份、川牛膝4-8份、瓜蒌12-15份、白头翁3-9份、藤梨根15-20份、五谷虫6-15份、橘叶10-15份、陈皮10-15份、马齿苋2-6份、败酱草2-6份、木通3-4份、冰片10-15份、炙甘草6-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用抗肿瘤中药膏,其特征在于,所含组分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山茱萸11-14份、熟地24-26份、黄芪14-16份、川芎12-14份、葛根12-14份、槲寄生5-7份、生姜12-14份、半夏16-18份、丹皮16-18份、透骨草7-9份、桃仁12-14份、蒲黄7-9份、王不留行6-9份、鸡血藤7-9份、牡蛎14-16份、核桃楸皮5-7份、全蝎3.5-4.5份、川牛膝5-7份、瓜蒌13-15份、白头翁5-8份、藤梨根16-19份、五谷虫8-13份、橘叶12-14份、陈皮12-14份、马齿苋3-5份、败酱草3-5份、木通3.2-3.8份、冰片12-14份、炙甘草7-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用抗肿瘤中药膏,其特征在于,所含组分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山茱萸13份、熟地25份、黄芪15份、川芎13份、葛根13份、槲寄生6份、生姜13份、半夏17份、丹皮17份、透骨草8份、桃仁13份、蒲黄8份、王不留行7份、鸡血藤8份、牡蛎15份、核桃楸皮6份、全蝎4份、川牛膝6份、瓜蒌14份、白头翁6份、藤梨根17份、五谷虫10份、橘叶13份、陈皮13份、马齿苋4份、败酱草4份、木通3.6份、冰片13份、炙甘草8份。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抗肿瘤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所需重量份数的山茱萸、熟地、黄芪、川芎、葛根、槲寄生、生姜、半夏、丹皮、透骨草、蒲黄、王不留行、鸡血藤、核桃楸皮、全蝎、川牛膝、瓜蒌、白头翁、藤梨根、五谷虫、橘叶、陈皮、马齿苋、败酱草、木通、冰片、炙甘草粉碎后过150目筛,备用;
步骤二、将牡蛎于炉内550 ℃煅2.5 h,煅后醋淬,水飞成细粉备用;桃仁捣碎,得桃仁碎备用;
步骤三、将粉碎后的山茱萸、熟地、黄芪、川芎、葛根、槲寄生、生姜、半夏、丹皮、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核桃楸皮、全蝎、川牛膝、瓜蒌、白头翁、藤梨根、五谷虫、橘叶、陈皮、马齿苋、败酱草、木通、冰片、炙甘草加水煎煮3次,每次1-4 h,合并滤液,滤渣晾干并用超细微粉随机粉碎,过400目筛;
步骤四、将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加入牡蛎粉、桃仁碎、蒲黄粉,与滤渣粉、相应重量份数的冰片混合均匀即得。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用抗肿瘤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加水的重量为药粉重量的2-4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75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胃凉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