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4901.6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雷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调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涉及公路交通领域。该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在车距信息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时,计算尾迹调整参数,其中,尾迹调整参数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且尾迹调整参数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依据尾迹调整参数控制一诱导灯系统包含的与所述位置信息关联的等间距设置Z1组诱导灯点亮。该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可以依据当前的车距信息自适应调整诱导灯的点亮个数,由于诱导灯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变,从而通过减少诱导灯点亮的个数自适应缩短尾迹调整参数以使调整后的尾迹长度低于行车间隔距离,从而消除了“连尾”现象,提高了诱导灯的警示效果,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当车辆在公路上高度行驶时,若天气的能见度较低,容易于处于前方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尾迹”是一种应用于道路交通环境下的防撞预警技术,即利用车辆行驶过某一位置时,点亮车辆当前位置的诱导灯以及在后方向的诱导灯,以提醒在后行驶的车辆小心慢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交通事故。
现有技术中,该尾迹形成方式是通过车检器对车辆位置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通讯链路给后向定组诱导灯发送点亮信号,点亮后诱导灯所形成的连续距离即为“尾迹”。当车辆到达下一个车检器位置时,以新的车检器定位为起点,再次定组发送诱导灯点亮信号,此时前一组诱导灯最后的诱导灯被关闭,新车检器位置的诱导灯被点亮,目视效果是一组诱导灯跟随车辆同步移动,从而为提醒在后行驶的车辆小心慢行。在能见度还没有低至预先设定的数值时,尾迹应该是有间断的,理想状态是一个尾迹追随一辆车,这种状态下的警示效果最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之间间隔变化是动态的,当尾迹距离超过的预设条件时,前一段尾迹还没有熄灭,后一段尾迹就已经点亮,这就会形成“连尾”现象,而目视现象是前一组尾迹还没有熄灭时后一组尾迹紧接着前一组尾迹同步点亮,形成没有间断的连续警示带;这种情况下对前车定位的警示效果将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消除“连尾”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与方法,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所述尾迹自适应调整装置包括:
行驶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在路面行驶的相邻的两个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以及沿行驶方向靠前的车辆的位置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车距信息是否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与预设定的两组诱导灯之间的间距的和;
尾迹调整参数生成单元,用于若车距信息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与预设定的两组诱导灯之间的间距的和时,计算尾迹调整参数,其中,尾迹调整参数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
诱导灯控制单元,用于依据尾迹调整参数控制一诱导灯系统包含的与所述位置信息关联的等间距设置Z1组诱导灯点亮,其中,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大于等于相邻的两组所述诱导灯的间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尾迹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尾迹自适应调整方法包括:
获得在路面行驶的相邻的两个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以及沿行驶方向靠前的车辆的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车距信息是否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与预设定的两组诱导灯之间的间距的和;
若车距信息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与预设定的两组诱导灯之间的间距的和时,计算尾迹调整参数,其中,尾迹调整参数小于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
依据尾迹调整参数控制一诱导灯系统包含的与所述位置信息关联的等间距设置Z1组诱导灯点亮,其中,预存储的当前标准尾迹参数大于等于相邻的两组所述诱导灯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4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