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生全粉加工方法及所得产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4851.X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泓;赵悦;戴小枫;张春江;谭瑶瑶;刘倩楠;胡宏海;吴娱;徐芬;张良;黄峰;张娜娜;田芳;胡小佳;毕红霞;张荣;黄艳杰;樊月;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9/15 | 分类号: | A23L19/15;A23L5/41;A23L5/10;A23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生全粉 加工 方法 所得 产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又叫洋芋、洋山节、山药蛋,营养价值曾经长期被忽视,自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食化项目以来,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已广泛引发人们的关注。马铃薯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钾、锌、铁)等,其中维生素含量为蔬菜之最;而且马铃薯中优质淀粉的含量较高,约为16.50%,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地下苹果”;营养学的研究表明,马铃薯是低热能、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是理想的减肥食品。所以开发马铃薯新产品是市场的迫切需要。
马铃薯生全粉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流水生产线,其主要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原料易发生褐变现象,薯粉色泽难于调控;且马铃薯生全粉的糊化度要适当最低,以达到后续加工中的较佳糊化特性,从而扩大马铃薯粉的应用领域。
目前整体上,马铃薯产品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消费趋势也多样化。我国马铃薯的加工产业的相关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例如马铃薯片、马铃薯淀粉的加工技术。马铃薯加工产品中,马铃薯全粉是一种干物质含量较高的产品,经过淸洗、去皮、切片、漂烫、冷却、蒸煮、混合、干燥、粉碎、筛分等多道工序制成,含水率控制在10%以下的粉状料。马铃薯全粉的加工过程复杂,部分营养物质有损失;且全粉产品溶解度低、膨胀度高;同时由于其糊化度较高,所以糊化特性低、粘度高,造成马铃薯产品的加工特性改变、产品难成型等问题,这就限制了马铃薯全粉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马铃薯生全粉的加工技术,目的得到一种低耗能、糊化特性高、色泽好的马铃薯生全粉,使其更适用于传统中餐饮食业、调理食品加工业、糕点行业、以及居民主食等领域,提高市场马铃薯产品的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所述加工方法得到的产物。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铃薯生全粉加工方法,包括按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切分后的马铃薯用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护色处理;对护色后的马铃薯进行冷冻处理,冷冻温度为-0~-30℃;冷冻后进行破壁处理,然后在30~60℃下干燥。
制备马铃薯生全粉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对产品品质的保留。
冷冻处理使马铃薯内部形成冰晶,导致马铃薯细胞结构支架发生机械损伤,造成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损,水分由细胞内到细胞间隙转移;在经过高速破壁是处理后,马铃薯细胞壁严重破坏,冷冻马铃薯细胞内的流动水更易溶出,同时增大了干燥的接触表面积,显著增大了干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马铃薯生全粉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马铃薯原料进行清洗、去皮、切分,所述切分是切成2~3cm见方的丁、或厚度0.1~0.5cm的片。
(2)对步骤(1)预处理后的马铃薯丁或片进行护色处理:用质量浓度0.1%~0.5%亚硫酸钠溶液浸泡0.5h~3h,或者使用质量浓度0.1%~0.5%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且在湿热条件下处理1~50s。
(3)护色后的马铃薯丁或片冷冻处理1~5h,冷冻温度为-0~-30℃;
(4)冷冻后的马铃薯丁或片立即进行破壁处理,破壁时间1~50s;
(5)热泵干燥,干燥温度30~60℃,干燥湿度为1~50RH,干燥0时间为1~4h;
(6)马铃薯粉碎和筛分。
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摸索性试验,限定马铃薯生全粉加工方法以切丁→护色→冷却→冷冻→破壁→干燥→粉碎的顺序进行,可达到生粉糊化度低、色差值小、能耗少的最优效果。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示出部分对比性实例,例如以切丁→冷冻→护色→冷却→破壁→干燥→粉碎的顺序、或以切丁→护色→冷却→破壁→冷冻→干燥→粉碎的顺序,或以切丁→护色→冷却→破壁→干燥→粉碎的顺序,对比例得到的马铃薯生全粉糊化度低,而色泽品质较差,能耗高;或是淀粉损失较大。可知本申请限定的操作顺序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之一为,步骤(2)中,用质量浓度0.2%~0.3%亚硫酸钠溶液浸泡马铃薯丁或片1h~2h,浸泡的温度为10~30℃。
本发明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步骤(2)中,用质量浓度0.2%~0.3%亚硫酸钠溶液浸泡马铃薯丁或片,料液比为1:1~1:2,或用110~160℃的过热蒸汽湿热处理1~50s。所述湿热处理为:物料摆放在铁盘内置于过热蒸汽设备的加热箱内,水蒸气填充在整个容器腔内,蒸汽压力为0.1MPa~0.1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48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生核桃红薯干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炸香蕉薯片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