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传动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6971.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7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开勇;易志新;王林;罗晓龙;宋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资阳中工机车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7;F16H57/02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41302 四川省资***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燃机车 传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传动箱,包括设置于传动箱本体内的发电机连接组件、输入轴组件和启动电机连接组件;传动箱本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输入组件分别与发电机连接组件和启动电机连接组件啮合;发电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紧贴其台阶面、且与第一连接轴通过锥度配合的第一齿轮;位于第一齿轮右端的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第一定距环和密封结构,位于第一齿轮左端的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二定距环、第一压板以及与传动箱本体连接的第一端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动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传动箱。
背景技术
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根据机车上内燃机的种类,在我国铁路上采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燃油(柴油)在气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曲轴输出的机械能,但并不用来直接驱动动轮,而是通过传动装置转换为适合机车牵引特性要求的机械能,再通过走行部驱动机车动轮在轨道上转动。而现有传动装置存在可靠性低,效率低,作业噪音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传动箱,以解决现有传动装置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传动箱,其包括设置于传动箱本体内的发电机连接组件、输入轴组件和启动电机连接组件;传动箱本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输入组件分别与发电机连接组件和启动电机连接组件啮合;
发电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紧贴其台阶面、且与第一连接轴通过锥度配合的第一齿轮;位于第一齿轮右端的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第一定距环和密封结构,位于第一齿轮左端的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二定距环、第一压板以及与传动箱本体连接的第一端盖;
输入轴组件包括输入轴,输入轴上套设有紧贴其台阶面、且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输入轴通过锥度配合连接;位于第二齿轮的右端的输入轴上套设有密封结构、第三定距环、法兰和第二压板,位于第二齿轮的左端的输入轴上设有第四定距环和第一压盖;
启动电机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上套设有紧贴其台阶面、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连接轴之间通过锥度配合;第三齿轮的右端的第二连接轴上设有第五定距环、密封结构和联结法兰,第三齿轮的左端的第二连接轴上依次设有第六定距环、第三压板和第二端盖。
优选地,第一齿轮与第一连接轴、第二齿轮与输入轴和第三齿轮与第二连接轴之间均采用1:50的锥度配合连接,且锥度配合的过盈量分别为0.13mm-0.15mm、0.17mm-0.19mm和0.11mm-0.13mm,第一连接轴外锥面与第一齿轮内锥面、第二齿轮与输入轴和第三齿轮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接触面积均大于等于85%。
优选地,第一定距环与轴承之间和第二定距环与轴承套之间均通过过盈配合分别设于第一齿轮的两侧;第二定距环的左侧设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左侧通过螺栓设有与传动箱本体连接的第一端盖。
优选地,第三定距环和法兰通过1:50的锥度配合设于输入轴上,且锥面接触面积大于等于85%;第二压板通过螺栓设于输入轴右侧边端;第四定居环与轴承通过过盈配合设于第二齿轮的左侧;第四定距环通过轴承套和轴承之间的配合与第二压盖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二压盖中开设有一呈方形、且与齿轮油泵的传动轴配合连接的孔槽。
优选地,齿轮油泵通过分油器与若干油管连通。
优选地,第五定距环与联结法兰通过1:50的锥度配合设于第二连接轴上,且锥面接触面积大于等于85%;第六定距环紧靠第三齿轮设置,第六定距环的左侧设有第三压板;第三压板的左侧通过螺栓设有与传动箱本体连接的第三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资阳中工机车传动有限公司,未经资阳中工机车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6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