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栅宽的GaN基微波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8295.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周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423;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栅宽 gan 微波 功率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高频率、高功率的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的一种大栅宽的GaN基微波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核能、通信技术、汽车电子、开关电源的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GaN基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场强高、热导率高、稳定性好、耐腐蚀、抗辐射等特点,可用于制作高温、高频及大功率电子器件。另外,GaN还具有优良的电子特性,可以和AlGaN形成调制掺杂的AlGaN/GaN异质结构,该结构在室温下可以获得高于1500cm2/Vs的电子迁移率,以及高达3×107cm/s的峰值电子速度和2×107cm/s的饱和电子速度,并获得比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构更高的二维电子气密度,被誉为是研制微波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因此,基于AlGaN/GaN异质结的微波功率器件在高频率、高功率的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的总输出功率和器件的栅极宽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器件的总功率,就要增大器件的栅宽。然而简单地增加单个栅指的宽度会增大寄生电阻。从节省芯片面积、提高成品率、减小电信号的相移等多种因素考虑,合理的做法是采用多栅结构,即采用多根较小宽度的栅组合成较大的栅宽。常见的多栅结构有平行栅和鱼骨形栅两种。在平行栅结构中,信号从栅电极输入,分配到每个栅指,放大后再漏端被收集。中间的栅指信号和两侧的栅指信号有明显的相差,造成漏端信号产生相移。栅指个数越多,这种情况越严重,所造成的功率附加效率的下降越多。在鱼骨形栅结构中,信号向更远的栅指单元传输时,栅指上信号的传输路程增大,则漏极收集信号再传递出去的路程减小,反之亦然,因此信号传输的总路程不变,每个栅指单元信号所经历的总路程相同。不同栅指间信号的相移大为缩小,使功率附加效率提高。同时,鱼骨形栅结构的栅指向两侧分布,还更利于器件散热。鱼骨形栅结构的缺点是每个漏端的空气桥都要从栅和源电极上跨过,造成较大的寄生电容,使得信号增益下降。综合来看,平行栅结构和鱼骨形栅结构在提高器件总功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功率附加效率下降、信号增益下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从优化器件栅指分布的角度提出一种大栅宽的GaN基微波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提高器件的总输出功率和效率、减小芯片面积、降低工艺难度、提高良品率。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大栅宽的GaN基微波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器件包括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覆盖在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上的第一介质层、长条状的源电极、鱼骨状分布的漏电极、环状的栅电极、隔离上下两层电极的第二介质层、互连金属电极pad。
进一步地,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从下至上包括衬底、氮化物成核层、氮化物缓冲层、GaN沟道层、AlGaN势垒层;衬底材质为蓝宝石、硅或碳化硅,氮化物成核层为GaN或AlN,氮化物缓冲层为GaN、AlGaN、渐变组分AlGaN或其组合,GaN沟道层和AlGaN势垒层之间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
进一步地,覆盖在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上的第一介质层为SiN、SiO2、SiON、Ga2O3、Al2O3、AlN、HfO2中的一种,或者是其组合而成多层结构,厚度为10nm~50nm。
进一步地,源电极和漏电极贯穿整个第一介质层,与AlGaN势垒层接触。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的材料为Ti/Al多层金属体系,如Ti/Al/Ni/Au。源电极和漏电极通过高温退火与AlGaN势垒层形成欧姆接触。
进一步地,有多根长条状的源电极平行地分布在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的表面,形成多个栅指单元。
进一步地,多根漏电极以类似鱼骨的形状分布在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的表面,每根鱼刺(漏电极)都与源电极平行,所有的漏电极均通过中间的鱼脊连接在一起。且每根漏电极都与一根源电极形成一个栅指单元,所有漏电极和源电极构成多个栅指单元。
进一步地,栅电极在第一介质层之上,底部与第一介质层接触,栅电极与AlGaN/GaN异质结外延层之间是第一介质层。形成栅电极的材料为Ni/Au等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多层金属体系。
进一步地,栅电极分布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以环状的形式包围源电极,与一根源电极和一根漏电极组成一个栅指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