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3487.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7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明;彭树林;王胜行;陈文才;陈朝晖;王丽敏;陈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跨区 新型 站台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
S2,对获取的状态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S3,接收整合后的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以此形成状态、报警、故障信息,经端口分类向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工作状态信息,或发出响应状态提示或显示,或接收移动维护终端的控制信息对站台门系统进行控制;
S4,根据提示状态信息,通过移动维护终端向跨线路或跨区域DCU实时发送智能处理控制信号或告警提示进行人工维护;
于S1中,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通用型DCU及原有DCU的所有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
所述通用型DCU用于执行站台门系统控制和就地控制设备发来的控制命令,采集并通过总线发送门状态信息,PSD前置机通过总线实现与通用型DCU进行通信及监控功能;
PSD前置机与通用型DCU、原站台门系统、云监控中心存在着不同的接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S3中,所述维护终端为移动维护终端和车站维护终端;
根据监控状态信息,通过网关向移动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信息和需要维护信息,并给予提示或告警;
或,根据监控状态信息,向车站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信息,并给予提示或告警;
或,接收移动维护终端的控制信息对站台门系统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SD前置机对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数据整合后,并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3.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包括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通用型DCU及原有DCU的所有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所述通用型DCU用于执行站台门系统控制和就地控制设备发来的控制命令,采集并通过总线发送门状态信息,PSD前置机通过总线实现与通用型DCU进行通信及监控功能;PSD前置机与通用型DCU、原站台门系统、云监控中心存在着不同的接口;
信息整合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状态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云监控中心单元,用于接收整合后的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以此形成状态、报警、故障信息,经端口分类向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工作状态信息,或发出响应状态提示或显示,或接收移动维护终端的控制信息对站台门系统进行控制;
终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提示状态信息,通过移动维护终端向跨线路或跨区域DCU实时发送智能处理控制信号或告警提示进行人工维护;
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云储存模块,用于实现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系统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存储设备管理、状态监控;
云计算模块,用于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自动化管理,实现跨平台、分布式集群化部署和对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
云共享模块,用于实现对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数据双向、联通、互动、共享;
所述系统还包括:
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监控状态信息,向跨线路或跨区域DCU实时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系统还包括:
移动维护终端模块,用于实现对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基本信息及状态查询、故障状态推送显示、调试操作、故障知识库查询、健康状态查询、配置参数查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34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计量物资周转柜监控装置
- 下一篇:物联网+节水、节肥精准灌溉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