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3487.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7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明;彭树林;王胜行;陈文才;陈朝晖;王丽敏;陈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跨区 新型 站台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采集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的状态信息;信息整合单元对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云监控中心单元对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发出状态提示或显示;终端处理单元向跨线路或跨区域DCU实时发送智能处理控制信号或告警提示进行人工维护。本发明可实时监控处理单个或多个跨线路、跨区域的DCU的状态及报警故障信息,跨线路或跨区域新旧站台门DCU的工作状态信息互不干扰影响,可对跨线路跨区域的所有站台门实现100%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营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地铁线路站台门故障、运行状态等信息均以单线路方式上传到综合监控系统,缺乏全局调看、统一管理、全局控制等特点。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跨越性发展,许多城市都已经拥有多条地铁线路,相邻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地铁/城际轨道线路也逐渐增多。传统的单线路控制管理模式在集中监控、资源统一调配、突发事件多人实时调看、跨线路跨区域运营调看图像、存储时间、图像存储安全、系统可维护性、功能易扩展性等方面,已完全不能满足地铁运营需求的发展。
地铁线路分散式控制中心因其各中心设置的数量较多,独立建设时选址相对困难,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另外,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运营管理、系统资源整合及信息共享,运营成本较高;同时,也会给紧急事故的处理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传统的监控只能针对单线路单区域的部分DCU及站台门实时监控,如果非现场运营人员想及时了解线路站台门的故障、状态信息,仍需要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人→人传递消耗大量资源,时效性较差,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跨线路跨区域的新型站台门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
S2,对获取的状态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S3,接收整合后的跨线路或跨区域站台门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以此形成状态、报警、故障信息,经端口分类向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工作状态信息,或发出响应状态提示或显示,或接收移动维护终端的控制信息对站台门系统进行控制;
S4,根据提示状态信息,通过移动维护终端向跨线路或跨区域DCU实时发送智能处理控制信号或告警提示进行人工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S1中,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通用型DCU及原有DCU的所有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S3中,所述维护终端为移动维护终端和车站维护终端;
根据监控状态信息,通过网关向移动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信息和需要维护信息,并给予提示或告警;
或,根据监控状态信息,向车站维护终端发送实时监控信息,并给予提示或告警;
或,接收移动维护终端的控制信息对站台门系统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PSD前置机对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数据整合后,并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跨线路或跨区域所有DCU的站台门的状态信息,发送至PSD前置机;
信息整合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状态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发送至云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34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计量物资周转柜监控装置
- 下一篇:物联网+节水、节肥精准灌溉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