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8896.2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平;刘正杰;王振洋;刘变化;赵君;韩光梅;张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41 | 分类号: | C12Q1/6841;C12Q1/6811;C12Q1/48;C12N15/11;C12N15/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端粒 活性 检测 球形 核酸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核酸荧光探针是以金纳米粒子为载体,在所述载体的表面负载杂交双链DNA;
所述杂交双链DNA中的一条DNA单链为TP-chain长链,所述TP-chain长链从3′端依次为端粒酶引物TP、与端粒酶扩增序列互补的序列和辅助序列;所述杂交双链DNA中的另一条DNA单链为与TP-chain长链互补的荧光染料修饰的FL-chain短链;所述TP-chain长链为TTTTTGCAGCCCCTAACCCTAACCCTAAAATCCGTCGAGCAGAGTT;所述FL-chain短链为CGTCGGGGATTG;所述杂交双链DNA通过Au-S键连接到金纳米粒子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FL-chain短链的 3′端修饰有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的结构包括Cy3、Cy5、Cy5.5、FAM、FITC、TAMRA或Texas Re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10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
可以实现探针有效检测的负载量的范围≥60条双链DNA。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将100 mL含0.01wt% 氯金酸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搅拌下加入1-5 mL浓度为1wt%的柠檬酸钠溶液,继续加热回流搅拌10-20分钟,停止搅拌,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金纳米粒子溶液;
步骤2:球形核酸荧光探针的制备
将TP-chain长链和FL-chain短链按照1:1的摩尔比混合,加热到90℃保持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得到杂交双链DNA;将所述杂交双链DNA按照200-300:1的摩尔比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下振荡16 h,随后逐渐加入PBS缓冲液和氯化钠,使反应液中磷酸盐的最终浓度达到0.01 M、氯化钠的最终浓度达到0.2M,然后离心并用PBS缓冲液洗涤去除未连接的双链DNA,之后重新分散在PBS缓冲液中,得到球形核酸荧光探针。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球形核酸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核酸荧光探针在制备检测活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对所有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8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